打开家门迎喜报

2021-03-14 08:38:09 作者: 打开家门迎喜

去年12月,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后,一封封喜报翻越千山万水,被送到一个个军人家庭。这充满仪式感的荣光传递,激励着军心士气,温暖着万千军属的心。本期,我们选取4篇与此相关的家庭故事与读者分享。——编 者

“班副”送喜报

■朱文钰 蒋东霖

年初的一天,吉林市昌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里,李若溪正整理着各部队邮寄来的喜报。

“三等功,谢丹?”李若溪惊讶地看着手中的喜报。仔细核对过姓名、家庭地址后,李若溪不禁笑了,“好个谢丹,立了功也不说。”

李若溪心里按捺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惊喜,拿起手机就给丈夫谢丹拨打电话,却没人接听。

半小时后,谢丹打来视频电话:“怎么了,班副?我刚才在开会。”

李若溪曾是一名女兵班长。因为谢丹的兵龄比自己长,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叫他“班长”,他称她“班副”。

“说吧,班长,你有什么事瞒着我?”李若溪故作严肃地问谢丹。

“没有啊。”谢丹有些疑惑。

“给你个机会,你再好好想想。”李若溪补充道。

这时,桌上的几张喜报在视频画面里一闪而过,谢丹恍然大悟。他解释道:“今年野外驻训的时候,我在旅里军官标兵比武中拿了第一,立了三等功。”

能够立功受奖,谢丹心里倍感光荣。自从担任连长后,他工作繁忙,回家的机会少了,照顾家里老人的担子就全落在了妻子身上。去年春节,因为疫情,自己没能回家。他答应妻子,今年春节回家好好陪她,可任务需要,这个承诺又不能兑现了。积攒已久的愧疚,让谢丹没有把立功的事告诉妻子,担心她认为自己只看重工作,淡化了家庭。

“这是好事啊!”李若溪猜到了谢丹的心思,宽慰道,“过年回不了家,我能理解,谁叫我既是老兵又是军嫂呢?你忙你的,我也有我要完成的任务。”

……

寒冬里,李若溪亲眼见证一张张喜报送达各家,感受着一个个军人家庭里流淌的温情,自己的内心也倍觉温暖。

那天,李若溪终于将三等功匾牌送到了自己家里,并为父母佩戴上“军属光荣”绶带。

老人被左邻右舍簇拥着,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言,声音有些颤抖:“我们一定会继续做好谢丹的后盾,让他在部队好好服役,再立新功。”

此情此景,让李若溪的心里也十分感慨,她产生了一个想法——去找谢丹,并告诉他,自己和家人永远支持他。

那天,阳光和煦,训练刚结束的谢丹,看着突然来队的妻子,久久说不出话来。

“班长,你的努力全家都看到了,你的喜报,请签收。”李若溪说道。

谢丹接过妻子带来的喜报,大声地说:“有这么优秀的班副给我送喜报,今后一定再接再厉,不负众望!”

兵妈妈的荣光

■张旭

去年底,我所在的连队获评先进。我之后也因此荣立三等功。连队能获评先进是全连官兵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指导员,我只是做了职责范围内的事。当我拿到奖章时,除了欣喜之外,更多的是愧不敢当。所以,在上级要求填写寄送喜报地址时,我把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地址改成了家庭住址。

喜报很快寄到了家里。妻子收到后,立刻拍照晒到了微信朋友圈和家庭微信群。

母亲看到后,立刻转发了一条《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链接到群里,并问我:“怎么你的喜报没有通过退役军人事务局送来?”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也纷纷附和。

我只好连忙向大家解释缘由。母亲似乎很遗憾,没有再在群里说话。

后来,妻子告诉我,母亲纠结了很久,一个人又跑去退役军人事务局,把喜报送了回去。

那天,我问妻子,退回去的喜报到家了吗。妻子说:“还没呢,妈每天从早到晚就盼着这件事呢。”

在我印象中,自从我入伍后,母亲时常念叨:“妈不求你有多大出息,你只要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就行。”这让我一度认为,母亲并不在意我是否立功受奖。

腊月二十八,妻子打来电话:“今天上午,有好多人敲锣打鼓地把喜报送到了咱家,还送来慰问金和一大束漂亮的鲜花。咱妈捧着花,别提有多开心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