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年一熟的晚熟型杂柑,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底是沃柑的采摘季。为防止腐烂,果商会将部分沃柑经过抑菌农药浸泡或喷洒后再推向市场。
近日,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爆料称,在沃柑的主要产区广西南宁武鸣区,部分果商为保证沃柑品相,擅自调高抑菌农药的稀释浓度,而泡药后的安全间隔期更是被各方长期忽视。
在南宁武鸣区双桥镇随处可见售卖沃柑的果商。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庄岸 图
澎湃新闻前往南宁市武鸣区的沃柑产地暗访调查发现,沃柑经采摘后被送到洗果厂,需进行清洗、打蜡并浸泡抑菌农药保鲜。而在浸泡过程中,会混合使用多种抑菌农药,浸泡后的沃柑未经存储安全间隔期,直接被送往市场销售。
在武鸣,当地市面上销售的较为常见的杀菌保鲜农药有抑霉唑、咪鲜胺、“24滴”、百可得等,这些农药均在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注了“微毒”或“低毒”,规定的用法及用量多为600到2000倍液,部分农药还会注明,处理的果实储藏若干天后才能上市。
武鸣区一家洗果厂经理称,洗果厂用来清洗沃柑的水都是提前稀释过抑菌农药的,若担心浓度不够导致沃柑在运输中腐烂,果商还可自行购买农药继续添加。
澎湃新闻走访发现,洗果厂使用的除菌剂多为抑霉唑、百可得及“24滴”,其中百可得的包装袋中明确注明该产品用于柑橘作物上,处理后距离上市的安全间隔期为30天,抑霉唑的安全间隔期则为45天,但农药商及洗果厂均表示,“可以直接上市”。
洗果场用完的“百可得”包装袋。
抑霉唑药瓶上明确标注安全间隔期为45天。
对此,3月12日,澎湃新闻记者以果商的身份向农业农村部农药处咨询,该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除菌剂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及用量使用,未经储藏降解果面可能会有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伤害。
武鸣区有着“中国沃柑看武鸣”的美誉。
抑菌农药剂量控制不严,加量不加水
时值三月,正是沃柑采摘的旺季,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尽管连日阴雨,但路边仍随处可见收购沃柑的果商和采摘的果农。
沃柑是近八九年前才开始在我国种植的一种杂柑品种,最早在重庆四川地区小面积种植,由于对环境要求极为严格,沃柑刚刚引进国内时,并不十分畅销。近几年,武鸣地区引进沃柑种植后,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这里种出的沃柑果肉饱满,汁多且甜,迅速受到市场认可,成为沃柑之乡,更是有着“中国沃柑看武鸣”的美誉。
在从南宁市区通往武鸣区太平镇沿途的公路上,一些货车正停靠在洗果厂门外等待装箱,在装箱之前,这些即将上市的沃柑,大多还要经过洗果和打蜡两道工序。一名从事水果批发的果商刘罡(化名)告诉澎湃新闻,随着武鸣沃柑在国内柑橘市场迅速走红,近些年每到年初,就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果商聚集在武鸣收购沃柑,为避免沃柑在运输途中腐烂,沃柑采摘后浸泡抑菌农药则成为必要工序。
基于以上原因,在南宁市武鸣区销售各类保鲜剂、除菌剂的农业科技公司随处可见,较为常见抑菌农药有咪鲜胺、抑霉唑、百可得及“24滴”等,这些除菌剂外包装上均标注了“微毒”或“低毒”,且均需添加不同倍数的清水进行稀释。
刘罡称,受利益驱使,一些果商并未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进行稀释,沃柑浸泡过药水后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储藏降解,甚至一些农药店为了多卖货,在指导果商用药时,只是一味强调防腐效果,诱导果商违规用药,为沃柑市场带了一些尚不可见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