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6年,医生妙手助青年再获“心生”

2021-03-18 13:23:48 作者: 时隔16年,

医护人员通过手术取出的心脏起搏器电极。(医院供图)

新疆网讯(记者梁淑芳)时隔16年,夏鹏浩9岁时为他做手术的医生团队,又一次给了他“心生”。

3月16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门诊,该院副院长汤宝鹏为25岁的夏鹏浩做了一系列检查后,确定新装上的起搏器运转良好,一切正常。

曾是新疆最小的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

2004年12月底,刚过9岁生日的夏鹏浩被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这意味着,他心脏的传导系统从中间的房室结部位完全被阻断,心房的冲动完全不能传入心室,导致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活动,房室之间完全脱节,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心脏停搏。

母亲郑素文回忆说,当时医生告诉他,孩子要想好起来,必须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但一家人辗转好几家医院,均被告知孩子年龄太小,无法做手术。

“患儿来时,面色苍白,口唇发青,手足发凉,心率仅30-40次/分……”回忆起16年前的急救经历,时任该院起搏电生理主任的汤宝鹏仍历历在目。尽管自己之前给许多患者植入过心脏起搏器,但这么年幼的患儿还是让他捏了一把汗。

“汤医生当时盯着孩子的影像片,表情特别凝重,想了一会儿后对我说:‘我愿意为孩子的生命搏一把。’”郑素文说。

在经过团队反复讨论,研读患儿病情后,汤宝鹏带领团队成功为夏鹏浩植入了一枚单腔心脏永久起搏器。这个手术让夏鹏浩成了当时新疆年龄最小的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参与当年手术的护士长虞彬感慨地说:“当时这孩子身高也就一米多,还是我牵着他的手进的手术室,现在已经是一米八的壮小伙了。”

如今的夏鹏浩在杭州工作。去年,他在当地例行检查起搏器时,被告知电池的电快用完了。

据了解,一般的单腔起搏器担保年限是8-10年。而夏鹏浩的起搏器用了16年,说明当时植入的位置非常精准,所以耗电少,用的年限长。这一点,在他后来检查时,也得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专家的肯定。

“新疆医生不一般啊,装得非常精准。”专家的这句话,让夏鹏浩坚定了回乌鲁木齐换装起搏器的想法。

以毫米为单位精细拔除电极

由于完全依赖起搏器,夏鹏浩的心脏已有扩大的趋势。目前最适合他的手术是难度极大的希浦系统起搏。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因意外骨折在家修养的汤宝鹏与团队通过视频详细讨论,决定拔除夏鹏浩体内的旧电极,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电极。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将这根在夏鹏浩体内默默“生长”了16年的起搏导线安全拔除,成为一个难题。

汤宝鹏说,电极在身体里16年,已经与周围的身体组织严重粘连,目前国内能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屈指可数。

为此,汤宝鹏远程联系了国内拔除电极经验丰富的北京和南京的专家,进行联合会诊。

在经过再三讨论,并制定了完善的应急方案后,手术于2月9日进行。主刀医生是该院心脏起搏电生理科副主任医师张疆华。

“患者一部分血管和心房就像纸一样薄,所以在游离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推进的过程可以说是以毫米在计算。”张疆华说。

四个小时过去了,由于电极粘连严重,无法整根拔除,怎么办?现场,经心内心外医生讨论商议后,决定用创伤最小的胸腔镜手术拔除电极。很快,医生在夏鹏浩的胸腔切了三个小口,送入胸腔镜和机械钳,将电极剪断后,分段取出残留电极。

一周后,由张疆华再次主刀,顺利为夏鹏浩植入了新的起搏器。

“这个新起搏器今后就要跟我一起奋斗了。”夏鹏浩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