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指导应试作文引热议,网友呼喊的“文学已死”究竟怎么看

2021-03-18 19:16:42 作者: 作家余华指导

因此,如果将文学创作和应试作文的边界划得更明朗些,应试的归应试,文学的归文学,大概就不会出现“文学已死”的声音了。“还是以中学生为例,课堂上着重学习作文应试技巧,尊重考试的评判标准,在考场上尽量拿高分;课外多读名著,积累人文素养、形成独特的文学写作风格,两项并重才是最好的。”

作家黄梵也持类似的意见,他认为考场作文更接近于公文写作或者工具性写作,这种“命题写作”并不适合表达人的内心以及复杂的感受。而文学创作则属于“多主题”式写作,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复杂现实时,其实更需要的是这一类型的写作能力。

“余华指导中高考作文写作,可能也是一种改善中小学作文教育的努力。”按照黄梵的看法,单靠命题写作的技巧,远远不足以应付中学毕业以后几十年的社会生活;作家如果能够提前让学生们注意到写作的另一种方向,把强调自由表达、多主题式的文学创作理念植入到日常学习之中,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作家指导中高考作文完全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文学教授:

一切或许只是一场商业营销,

提升文学素养还有更好的选择

在种种质疑之声中,还有一种声音指向的是余华的这场讲座是在为某教育机构“站台”,为了“恰饭”选择向资本低头,属于“恰烂钱”的行为。

对待这类声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杨隽教授认为,余华参加这场活动只不过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不必过于上纲上线。“就和广告宣传请明星代言一样,教育机构邀请有影响力的作家来推广自家的写作课程,也并无不可。”

在杨隽教授看来,余华讲中高考作文写作,其实只是一个幌子,最终的目的还是为自家的辅导班打广告。不应因为余华是“作家”,和“文学”沾边,就非得受人指摘。

“让作家来讲考场作文,这种巨大的反差和违和感本身就是一大营销点。这么多人关注到这件事,这场营销本身就已经成功了。”杨隽提到,“至于引发‘文学已死’这类质疑、争议的声音,说不定本身也是这场营销活动预先计划好的呢?”

不过,杨隽认为,如果想为提升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作贡献,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例如定期走进中学校园开展一些文学性的讲座,激发青少年对于文学的兴趣;或者开设一些线上直播课程,面向广大网友传播文学作品的知识,带动孩子领略经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这些可能比全程念稿、为某某辅导班打广告,来得更有意义一些。”

交汇点记者 陆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