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评论员郭慧岩
发文件、摊指标、搞排名,个别没有像样产业发展的乡镇,头上也压了3000万元的招商指标……近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北方一些地区为发展当地经济,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沿用了“全员招商”的老法子,兴师动众,强行摊派,搞得一些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招商引资是促进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利于盘活当地的各种资源,为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因此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拉项目、搞招商无可厚非,但不顾实际情况摊牌指标,大搞排名式的招商,极有可能招不来商,还会挫伤一些干部的积极性。就像报道中提到的,“千万级的招商任务被摊派到乡镇、街道,不少基层干部感到手足无措。”“能理解上级发展经济的迫切要求,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赵乃育 绘。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如此不以科学规划为前提的“全员招商”,背后是不正确的政绩观、不科学的发展观,将招商引资变为为了招商而招商的形式主义,而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形式主义还会带来诸多隐患。
如追求表面数字的虚假招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不会起到实际作用;出台过度优惠的盲目招商容易让地方发展陷入路径依赖,不利于培育其他新发展模式;在指标、考核、排名的巨大压力下,个别人极有可能会铤而走险,出现“腐败招商”等等。
种种隐患与后果,都在警示着“全员招商”、“大水漫灌”式的招商并不可取,极有可能不仅没能拉动经济发展,反而会带来更多风险,得不偿失。
此外,报道中还提到,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上政策落实不到位,出现了“开门迎客、关门宰客”恶劣现象。有的地方“该批不批,该审不审”,有的地方都不具备产业承接能力,还有的地方把招商引资看作“肥肉上门”动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歪脑筋……
一面是全员招商,一面是落后的营商环境,即便是招来商、引来资,也可能发展不起来,更无法长久,同时,还会让当地“营商环境差”的名声传播得更远,陷入恶性循环。
招商引资,除了优惠的招商政策,精准、专业、科学更必不可少,对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等“硬件”、营商环境等“软件”等也有一定要求,不通盘考虑“硬件”与“软件”一味招商,显然不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速、缓解地方财力紧张的有效办法。
对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短期内建成完备产业体系并不现实,但改善当地的营商环境,无论是对本地企业发展还是外来项目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说到底,与其盲目追求高大上,不如先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并沉下心深入研究地方特色和优势,培植本地优势企业,引入适当外地企业,“内外”结合,何愁经济发展不起来,而这才是实打实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