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监考老师抓学生作弊:压力大怕被报复,学生甚至会打官司

2021-03-23 18:36:00 作者: 聚焦监考老师

她说,她维护的是一些看起来虚无缥缈但是至关重要的东西。那是她的信仰,一名知识分子的良知,还有那些年轻的高校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如果老师总是嘴上跟学生讲着要守规矩,分对错,行动上却往后缩,还有什么说服力?那会让我看起来像个懦夫。”而且,“这所学校不一样”。李晴再三强调,在中国的标杆性学府内,风气必须被肃清。也正因为这是名校,她相信,事情会得到公正地解决。

根据宋进所在学校的规定,院系在收到学生违纪作弊材料后,对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等违背学术诚信的情况进行查证核实,告知学生拟作出处分的事实、理由及依据以及学生享有的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

宋进在收到处分通知书后,写了申辩材料。李晴也看到了。整整12页材料,语气冷静而恳切。“应该出自专业律师之手。”

申辩材料指出,李晴的动机有问题,处理此事时违反了流程。她靠着欺诈手段不正当地获取了证据,并刻意向校方隐瞒实情……

这是李晴第一次直面一名学生的反击。言辞犀利的申辩书,矛头也直指她的人品道德。读着这份材料,李晴哭了。“我突然就开始掉眼泪,我特别特别害怕。”

那时,从医院同事到学校的老师再到家人,都在叮嘱李晴,你要注意安全。

他们担心学生会采取极端手段打击报复。

2021年1月22日,李晴去往学校,以当事人的身份,参加宋进的申诉会。

此前,李晴将所有的证据全部传送给相关部门做了一次备份,并又撰写了数千字的事实陈述材料,签上自己的名字,发给另一位同事。意思是,如果发生了我不能到场的情况,你要替我念出来。

“要是怕得罪这个,怕失去那个,你当然不敢往前走一步。我想过了,我好像都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李晴说,“比起忐忑,我更无法接受坐视不管引起的良心不安。”

申诉会上,校方只是再次确认了一些证据,李晴担心的“反转”并没有发生。校方之后驳回了宋进的申诉,维持了对宋进的作弊处罚决定。

走出申诉会现场时已经是中午,距离她举报也已经过了几个月。李晴如释重负,又有了想落泪的冲动。那是一种感动与释然交织的复杂情绪。

李晴知道,事情还没有结束。学生还可以上诉,申辩,这是他的权利。但是,就算这事要一直拖下去,一直牵扯她的精力,她也不怕。“这是我2020年做的最勇敢的事情。”她感叹。

视觉中国供图

老师抓作弊,压力大,怕报复

确实,举证学生作弊,并不容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王林、李奇曾对监考老师做过一次访谈。老师坦言,举证学生作弊的处理手续特别繁琐,心理压力大。而且,如果没有保留好证据,就得和学生扯皮,甚至打官司。“作弊证据不足,处理作弊事件所承受的焦虑与压力”和“害怕学生报复与指控”是教师忽略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

一些调查研究,或许可以为高校学生作弊行为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

在多个实证研究中。担心不及格和为了评优评奖,是大学生自诉的作弊主要动机。研究也同样发现,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取向功利,部分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容忍度过于宽容。

2016年,武汉大学博士生赵癸萍选择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包括职业院校)的1100余名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超过一半的学生认同周围有作弊现象。2009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的本科生学术道德调查表明,12.9%的学生承认自己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

问答网站上网友关于作弊问题的回答

作为一名老师,李晴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品质,而非成绩。但是,她也能深刻感到名校学生对成绩的重视。“很多人对学习成绩的认知是扭曲的。他们也许不爱学习,但就是要考高分。”因为考试而焦虑、抑郁,因为成绩而疲于奔命,在大学特别是名校,这一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毕竟,成绩和评优评奖、出国保研等学生个体前途紧密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