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书的乐趣

2021-03-30 17:55:18 作者: 寻书的乐趣

图/网络

我对收藏电子书,如今已没有任何兴趣。因为如果书不是在书架上,我是很少想读的。而如果不是纸质书,似乎我也很难有耐心一页页读完电子书

文丨朱航满

责任编辑丨尹丽

《新文学史料》杂志2021年第1期刊登了《周作人1945年日记》,系周作人的后人周吉宜和周一茗共同整理。周作人的日记,我一直关注。近年来,周吉宜陆续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刊布由他整理的周作人日记,中国作家协会每期寄赠这份由现代文学馆承办的研究刊物,故而得以读到。

也是几年前,经鲁迅文学院王彬老师介绍,有幸与周吉宜有过一面之雅。周先生告诉我,他已经将祖父周作人的日记全部整理完毕,交给北京一家出版社,但迟迟未面世。几番催问,出版社又不愿意放弃。

几年过去了,周作人日记的整理稿依旧未见音信,倒是周吉宜整理的年度日记陆续在刊出,对于知堂迷和研究者来说,也是佳音。

杂志曾让我在这家书店消磨很长时间

春节过后的一个周末,我专程去了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想想已经数年未曾去过这家具有地标意义的书店了。先是书店装修,去过一次,吃了闭门羹。后来又遭遇疫情,实体书店大多关门了。现在,实体书店恢复营业,但普遍读者寥寥,三联亦不例外。

以前三联书店一层的杂志,品类最为丰富,我常常会在这里消磨很长时间。因为有些小众的文艺刊物,除了图书馆,一般是见不到的。但这次到书店,原来摆放期刊杂志的地方,没了踪影。

转了一圈,在通往地下的楼梯口旁,有几个架子上有一些杂志,相比过去,少了很多。不过,倒是还有《新文学史料》这一种。

我立即翻拣了一遍,却没有发现第1期的刊物,都是2020年的旧刊。于是找店员查了一下库存,还有4册,但架子上没有。店员亲自过来,最后在下面的柜子里找到4本。

店员告诉我,这本杂志每期进10册,架子上摆了6册,没想到很快就卖完了。这也令我感到有些意外:难道都是冲着这期杂志里的周作人日记?

在我看来,《新文学史料》是一册文风清朗又注重资料的刊物。研究现代文学,此刊不可或缺。记得谷林老人曾在书信中多次提到,他晚年每期必买的,便有此刊,且是到朝内大街的人文社去购买。谷林的读书随笔,多谈现代文学,之所以能谈论到位,或许亦与日常的史料积累有关。

在文字上追求古雅之趣的译家们

这次,我还在三联书店发现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夏济安译美国经典散文》。书架上至少还有五六本,我立即从中选了一册品相最佳者。夏济安的这册《美国经典散文》,之前复旦大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册《美国名家散文选读》,我在网上下载过PDF版,但也只是收藏在电脑的文档之中。

我对收藏电子书,如今已没有任何兴趣。因为如果书不是在书架上,我是很少想读的。而如果不是纸质书,似乎我也很难有耐心一页页读完电子书。

说来,我还是通过董桥,知道了夏济安的这册《美国名家散文选读》。虽然现在已经不迷董桥文字,但对于董桥的眼光,我还是十分赞赏的。在鉴赏的品位上,董桥是很不流俗的。他欣赏和推举的一些人和书,都堪为重视。

这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夏济安译美国经典散文》,封底亦有董桥的推荐语,其实乃是董桥小品文章的节选。董桥在文中写道:“夏济安先生学富才高,中文典雅,英文博通,天生赤诚。译笔于是不纵,用情于是合度,译文于是绵丽;只读中译,行云流水,风清月明;中英对读,琴瑟相谐,鸾凤和鸣,功夫很深。”

香港中文大学的这本夏济安译本,采用的就是中英对读本。夏氏笔下的美国散文,倒很像是一篇篇中国古典小品,读来颇有云霞满纸之感。这种特别的译法,其实在当下是稀缺的。这也恰恰说明当下译家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欠缺。国内当代翻译界,我印象最深的,乃是法语翻译家罗新璋和英文翻译家许渊冲,因他们在文字上极力追求古雅之趣。

漫步“书库”如身在学术密林中

新装修后的三联书店,主要在展台的摆放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