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近日,60岁的老赵终于痊愈出院。回想2个多月的救治过程,家属马大姐既心有余悸,又感动不已——心有余悸的是老赵数次经历死亡威胁,感动的是为救老赵,铁路、卫生等部门的及时千里转运为老赵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心血管外科为主的多学科医护人员对老赵不离不弃的全力救治,使老赵最终化危为安,痊愈出院。
医务人员随院前急救一起前往高铁站等待患者
今年1月10日清晨,早起的老赵突然感到胸部出现剧烈地撕裂疼痛,紧急就诊于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经胸部CT检查确定为非常危急的心血管病—A型主动脉夹层。这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后治疗时间每延长1小时,其死亡率增加1%,发病48小时死亡率可达50%。要挽救此类病人的生命,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措施。由于该手术操作复杂,当地暂时不具备手术条件,医院紧急联系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在了解患者病情后,刘达兴建议当地医院联系铁路部门通过高铁快速转运到遵医附院。经当地卫健局与铁路部门协调,患者乘坐高铁到达遵义,由遵医附院急诊科主任喻安永安排救护车前往高铁站转运患者至医院,患者到院时,神志已处于嗜睡状态,由于主动脉撕裂后,真腔极小,脏器功能严重缺血,右下肢冰凉,甚至不能扪及动脉搏动,病情极其严重。经紧急短暂术前准备后即送入手术室急诊手术,此时距离患者发病已近6小时,病人的血管已快破裂,再延迟手术患者可能失去手术机会导致死亡。
经过近10个小时的手术,老赵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顺利换成了人工血管,安全转入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虽然术后不久老赵四肢可以活动,但苏醒并不好,不能配合医生的治疗。术后第三天,病人神志仍无明显的改善,反而出现尿量减少,肌酐增高,并发急性肾损伤。为避免水分和代谢废物在体内潴留影响恢复,只能再进行静脉穿刺行床旁透析治疗。经过心血管外科医护的细心照护,老赵终于在术后一周清醒,腿脚也能活动,只是略微虚弱。正当大家都觉得老赵在快速康复时,老赵自己感觉不好,呼吸费力,体温高,医生检查发现老赵胸部的切口皮下出现积液,拆开缝线发现固定胸骨的钢丝将组织拉裂,只能再次手术清理并重新缝合切口,术后很快老赵就拔出了气管插管。
患者出院当日与医务人员合影留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清理手术切口术后第三天,老赵开始出现黑便。黑便量每天2000~3000毫升,考虑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各种止血药物、大量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制品输入,血色素仍无法维持。最多时一天甚至输入21U红细胞。据输血科主任张绍基统计,该患者抢救期间共输入红细胞178U,血浆14000ml,血小板90U、冷沉淀200U,用血量已达到目前最高。刘达兴立刻组织影像科、介入、消化、胃肠外科、输血科、营养科、感染科多学科MDT讨论,大家一致决定,由消化内科首先为该患者行胃镜,明确出血部位,评估是否能镜下止血;若镜下止血困难,立即由介入科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及行动脉栓塞术。感染科协助调整抗感染方案、营养科协助全肠外营养的营养支持。一切都紧张有序地进行。急诊胃镜下见十二指肠溃疡球降部多发溃疡伴出血,考虑为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由于溃疡面广泛,胃镜下止血困难。介入科主任石荣书团队立刻行动脉造影。由于该患者为主动脉夹层,腹腔动脉撕裂广泛,真腔小,给导丝进入真腔增加了难度。但介入科团队胆大心细,凭借精湛的操作技术顺利进入真腔,造影剂注入后,终于找到了出血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且成功进行了动脉栓塞。但万万没想到,1天后,老赵再次出现黑便,一夜之间血红蛋白再次进行性下降至5g,输入8U红细胞后血红蛋白竟然没有任何上升。大家都倍感焦虑。刘达兴当机力断,再次组织消化、介入及胃肠外科MDT。充分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再次在介入下行动脉造影。但能否找到出血动脉、能否顺利进行动脉栓塞仍然是个未知数。幸运的是再次造影时发现出血仍为同一部位,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侧枝供血。血,终于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