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之城2021》报告发布,智力资本创新“排位战”江苏两城进前10

2021-04-06 21:16:21 作者: 《机遇之城2

交汇点讯 进入2021年才没多久,新一轮的城市创新排位战已拉开大幕。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1》报告,江苏南京、苏州两地在“智力资本和创新”指标维度上分别位居全国第3位和第9位,发展势头强劲。什么是“智力资本和创新”指标?它具体代表哪些科技创新能力?本报记者采访到科技战略研究专家解读。

“此期《机遇之城》报告重点关注47座中国重要城市发展经验。”普华永道全球主席罗浩智表示,《机遇之城》调研数据以客观、公正、严谨、适用为原则,主要源自公开渠道,包括国家统计局数据、政府部门统计数据及信息公开、各城市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权威智库、大学、研究机构的调研数据或大数据调研结果,统计数据试点为2019年底至2020年。

报告指出,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是个人和城市之间的有机关联,是城市未来无形价值的积累。“智力资本和创新”维度包含5个变量,其中,“专任教师变动率”“高等教育规模”和“文化程度”从人力资本储备和人口整体文化水平的角度来观察城市的智力资本,“科技支出”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支出水平来观察城市的创新潜力。

“‘智力资本和创新’这个指标上,南京和苏州分列第3和第9符合我们的预期。”江苏省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说,与2020年发布的《机遇之城》报告相比,南京和苏州的位次明显上升。他解释,南京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科教重镇,高教力量雄厚,辅之以近年来“创新名城”建设的加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智力资源释放了强大机制活力,智力资本在南京创新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显。苏州是我省的开放创新高地,一直以来,苏州开放引培的不仅仅是产业,更是全力汇聚全球智力资源,成为海外回国创业的首选地,去年,苏州又推出了人才4.0新政,大力推进沪苏同城化,智力汇聚的功能正在逐步凸显。

城市现代化发展阶段对于高等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逐步增加,一方面高等教育在校生作为人才储备一定程度上表明城市未来的创新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规模”本身表明了城市的科教能力。权威数据统计,南京目前高校数量为53家,仅在南京市鼓楼区54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内,就聚集了20所高校、7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120家科研机构。苏州高等教育“朋友圈”也正在不断扩大。仅今年一季度苏州就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签约,共建校区、研究院和创新协同中心。近几日,苏州还瞄准 “环南大知识经济圈”,一大波南大系科教资源正在落地生根。“区域中心城市的高等教育不仅支撑自身的创新发展,也对区域的人才供给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张华评价说。

“科技支出”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智力资本和创新指标的后两个变量。“科技支出”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创新投入意愿。“近年来,江苏的科技支出持续加大,R&D经费占GDP比重达2.85%,处于国际上创新型国家的高位投入水平,但是从总量和结构上来看,我们江苏仍然有提升空间。”张华表示,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南京科技研发投入达到465亿元,较上年增数为11.7%。从2015年到2019年间,苏州的研发经费从388.6亿元增长到625.2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68%增长到3.25%。南京和苏州两座城市在科研经费投入上不约而同地投入“大手笔”。

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城市聚集领军人才、提升科技竞争力至关重要,是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支撑,南京和苏州近年来建设的实验室将在未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榜单的先行地区来看,深圳是我们的科技投入和实验室建设标杆,持续向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和加大鹏城实验室建设力度,这体现我们科技投入的战略方向。”张华建议,榜单的位次也是近年来我省启动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以及高水平建设江苏省实验室的考量。

张华坦言,对此次第三方报告的评价,我们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应洋洋自得,也不应妄自菲薄。应从第三方榜单中找标杆,给创新更多机会,在省内形成广域的创新试验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