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无法被标签化的新消费者,仅仅在酒品的选择上,也充满了好奇。热衷于白酒,只要口感适宜就会多买;了解中国酒桌文化,用牌子代替面子;不爱白酒,但也能喝一点,可能会选择低度白酒或者啤酒;讲究时尚和个性,喝点洋酒和红酒;想找到一款属于自己的酒,想要释放内心的情绪,便去买单包装和瓶型。
注:42°清香型硬仗酒,口感柔和、包装新奇、饮法多样,对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来说,无疑是感知白酒魅力的一种新选择。
他们不一定会告诉你最喜欢什么,但明确知道不喜欢什么——并不喜欢辣喉咙的,不喜欢拼酒量的,不喜欢打鸡血的,不喜欢粗陋包装的……
所以在打造硬仗时,品牌方不想定义“硬仗”是一个怎么样的品牌,而是尝试着脱离“定位”,通过创造能承载精神的产品载体,开发出更多的新消费市场。
对于国外的酒文化,中国白酒在场景使用上有着明确的定义,当白酒通过调酒师走进酒吧,通过与情绪的连接,让更多年轻一代下班后喜欢到酒吧、酒屋小聚,或者独饮时,品牌仍是处在对于白酒本身的考虑,而非是考虑消费者内心的诉求。
所以,依托白酒输出一个精神理念,变得尤为重要,这样白酒不仅仅只会留于酒桌和酒吧,也能以一种品牌精神的传递,在办公室、卧室、户外……一切去餐化、休闲化的场景出现。
注:登陆北京万达广场等地的硬仗酒户外海报,展示 “硬仗”精神内涵。
当“硬仗”从一款好酒,向更是一种精神发展时,则是对饮酒文化的重新审视。
世界上几乎所有狂欢醉饮都存在一条“权力”的灰线:彼得大帝在“酣醉”中征服世界,商纣王建造酒池肉林,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到了今天的中国酒桌上,则折射为酒桌关系文化,而消费者也只是留于白酒情绪功能的表面。
但在现代化的全球烈酒普适性的消费场景里,消费者看到的不是拼酒劝酒的不良习惯,不是不喝不给面子的套路,而是另一种克制且愉悦的饮酒文化。在情绪方面,白酒想要通过更加包容的价值观和品牌精神去扮演好合理的价值角色。
一句总结,白酒不仅要关注用户的价值,更要懂得大众的生活方式,让白酒更具精神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