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不差钱》里,爷爷带孙女上饭店要吃面条,听说卤子免费,就要求只上卤子。陈佩斯表演的一个小品里,也有两个客人抢光免费调料的情节。小品虽夸张,但素材应该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
也有网友称,有些人到海底捞只点很便宜的菜品,然后在清水锅里煮自带的螺蛳粉等。不少人纷纷效仿,还有人传授“最全省钱大法”:“6个人9块钱吃垮海底捞”、“8块钱吃海底捞,四个锅底真过瘾”……还有人以“等朋友”的借口在海底捞享受免费零食、酸梅汤,吃喝饱足后称朋友有事来不了,潇洒离去。这些算不算“薅羊毛”?
至少“17元吃海底捞”算不上“薅羊毛”,因为这在规则之内。按理说,合乎规则的就是公平的,网友们大可不必为商家鸣不平。就算“17元吃法”影响到商家的效益,这也是经商不可避免的合理成本。
至于说,有网友担心海底捞的规则会被某些“理性消费吃法”玩坏,可能导致涨价或菜品抽条……这恐怕是过虑了。我们一定要相信,商家会比顾客更理性。有些免费待遇或顾客福利,对商家有利无利,人家肯定冷暖自知。以这件事来说,海底捞不怠慢任何一位顾客、哪怕无利可图但服务绝不走样的“契约形象”上热搜后,其收获的形象广告效应,恐怕是花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17元吃海底捞”,实际上是一个围绕商业契约精神与市场法则的话题。只要契约不废,市场法则不失灵,则一切都合理,大可不必操心太多。
而且任何时候,节约型消费都该被提倡,而不该被嘲讽。谁说大品牌店就不可以低消费?不管怎么说,吃饱吃好就行的理性消费都强于超过实际需求的面子消费。(作者 马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