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街头,最后的卖花阿婆

2021-04-18 22:39:23 作者: 苏州街头,最

在几代苏州人的记忆中,卖花阿婆带来的香,是种幽幽的香,不经意却又恰好,令人心神愉悦而沉静。这种香,是含笑花、栀子花、茉莉花、白兰花的香,在不同的季节,卖花阿婆总能把最合时宜的香气带到苏城街头。

眼下,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人们蓦然发现,我们身边的卖花阿婆,已为数不多。而随着这一代卖花阿婆的老去,那无比亲切的画面,也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手托盘 一口软语

年纪最小的,71岁

年纪最大的,84岁

我们在街头找到的几位卖花阿婆

是名副其实的“70后”和“80后”

早晨7点半,无论是“70后”还是“80后”阿婆都要出门了。她们随身带着高龄卡,免费乘坐公交车,赶到城里时,时间差不多是8点半。对带进城的花稍作加工,阿婆们又一天的忙碌就开始了。

卖花阿婆大多出现在姑苏区东北街和临顿路一带,这里紧靠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游客多,人流量大。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托盘,是卖花阿婆的“标配”。眼下盛放在托盘里的主要是含笑花以及“红玫瑰”和“绿玫瑰”的花苞,或用细铁丝串成手环,或存放在用篾片编制的香囊中,阵阵幽香,总能让人放慢脚步,找一找这香气的来源。

“妹妹,阿要买串香花,香咯呀。”一口吴侬软语,一手递出托盘,阿婆卖花的画面,对很多苏州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不过,也有一些从外地来的游客看不懂,也听不懂阿婆说的话。好在,对花和花香的喜爱是相通的,几番简单的比划,这些游客对卖花阿婆也就不陌生了,或买一只2元的含笑花手环,或买一个8元的香囊,戴在手上或挂在包上,可以飘香一整天。

这些“70后”“80后”卖花阿婆,很少能用智能手机,却全都接受移动支付。每位阿婆都有一个支付宝和微信收款码,扫码支付的游客付了没有,付了多少,要不要确认一下?阿婆说不需要看,因为喜欢花的人不坏,是不会赖她这点钱的。

卖花阿婆能在街上转一天,累了就在街边的路牙上坐一会,饿了就拿出随身带的点心吃两口。直到下午4点多,路上的游客少了,卖花阿婆这才收拾收拾,乘公交车回家去。

半生种花 半生卖花

这些卖花阿婆

大多来自姑苏区金阊新城

其中,71岁的杨阿婆“资历”最浅

两年前才开始卖花

不过她和其他阿婆一样

前半生种花,后半生卖花

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花

杨阿婆出生于原吴县蠡口,现在的相城区元和街道,那时她老家和普通农家一样,守着几块农田。出嫁到苏州城北的原长青乡申庄村后,杨阿婆才开始种花,一种就是45年。

杨阿婆种过的花,有茉莉花、玳玳花、白兰花、含笑花、玫瑰花等。“最早是给村集体种,开花了,会有人到村里来收,收了送虎丘,也送留园茶厂,再加工成茶和香精。”种花一年又一年,杨阿婆有了孩子,孩子慢慢长大,又到一年采花时,她发现孩子居然和花树一样高了,不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时光流转,杨阿婆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村里不再有人来收花了,村民们便把花扛到村外去卖。有一回,杨阿婆扛着一蛇皮袋茉莉花出去卖,跑了好几个地方,肩都磨破了,也没把花卖出去,她只能把花扛回家,可心里憋得难受,一气,把花全扔在了垃圾堆里。

“后来花还是没人收,村里人开始卖花树,会动脑筋的人,找了船把树运到昆山、常熟、无锡去卖,卖价高一点。”杨阿婆也把花树卖了,跟着别人去模板厂上班。“在模板厂做了11年,后来又继续种花树,因为苏州城里的大成坊、皮市街一带,有人收花树了。”接下来的16年里,杨阿婆用扁担挑,用独轮车推,骑自行车,骑电动三轮车,把自己种的花树卖到苏州城里,直到村里动迁,她搬进了住宅小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