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晚期可以不化疗吗?国际首次!这项中国原创的联合治疗让患者多了选择!

2021-04-19 16:39:08 作者: 肺癌晚期可以

图说:韩宝惠(左二)和储天晴在查房 舒大维 摄

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肺癌临床研究领域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团队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盐酸安罗替尼胶囊一线联合用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探索性研究”取得最新成果。

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项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评估“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线联合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验证了“去化疗”模式(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疗效及安全性,引领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领域的新风潮。

创新思路,国产原研药强强联手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等新治疗策略的兴起,晚期肺癌治疗成效持续提升。对于那些没有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既往的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都是在化疗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临床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往往会降低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也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时间。为了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解决这一问题,胸科医院韩宝惠团队开始致力于探索一种更具安全性、耐受、有效的新联合治疗模式。

“信迪利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PD-1抑制剂。“安罗替尼”是国产的创新药,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单药获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适应症的多靶点抗血管生成口服药,已在2018年获批上市。此前,安罗替尼的全国多中心II期及III期临床研究都是由韩宝惠领头完成的。

基于这两项药物的优质疗效,韩宝惠团队大胆设想,创新设计了“国产免疫药”+“国产靶向药”强强联合的治疗思路,并牵头开展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b期临床研究,首次提出了“去化疗”理念的肺癌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药物治疗模式。

成果喜人,“去化疗”原创研究两次亮相世界

此项研究从2018年9月开始首例患者入组,仅5个月就完成全部样本量入组。初步数据显示,这一联合治疗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令人惊喜。相关研究成果首次在2019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进行口头和海报展示。由中国团队带来的这一“去化疗”模式一经提出,便引发世界肺癌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经过更长时间的随访与跟踪,韩宝惠团队再次受邀在2020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对研究的最新结果作口头报告,相关成果也同步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入组患者中,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2.7%,也就是通俗说的肿瘤明显缩小,疾病控制率(DCR)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5个月,12个月的存活率(OS)达到95.5%。对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联合治疗效果,这些数据都毫不逊色,部分指标甚至更胜一筹。此外,这一联合模式的安全性也是可圈可点,并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研究证实,抗血管药物联合PD-1免疫治疗,不仅取得了以往联合化疗的疗效水平,还能更好地改善肿瘤细胞生长的“土壤”环境,有效提升一线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真正实现了“去化疗”的目标。

突破在望,晚期肺癌患者将获得全新治疗选择

安徽患者汪先生2018年发现肺癌晚期,咳痰、带血,但是心里对化疗有一种恐惧感。在胸科医院呼吸内科储天晴主任医师的建议下,他加入了这个非常“前沿”的临床试验组。“我自己也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肺癌的前沿治疗手段,非常希望这样的新疗法能给我带来获益。”

汪先生说,他没接受过常规的治疗,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后,2018年12月底开始接受“去化疗”治疗。“这种模式很适合我,方法很简单,就是按照周期吃药加挂水。”汪先生说,他的感受很好,跟正常人一样,能吃能睡,体重也很正常,现在还能上半天班。“我很感谢胸科医院医院,得病2年了,我还是看起来无恙,我们全家人都很开心。”汪先生说,这种创新模式让他打破了对治疗癌症的固有认识,消除了恐惧,希望更多患者可以获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