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社区疫苗由智能冷库自动“发货”,小朋友惊叹“真有趣”!

2021-05-07 18:28:06 作者: 上海这个社区

图说:疫苗接种室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下同)

“是邓子涵(化名)小朋友家长吗?今天打五联苗,来,看一下这个屏幕。”上午10点,在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免疫规划门诊,护士王轶婷仔细核对信息后,对抱着婴儿的一对老夫妻说。婴儿的爷爷仔细看了注射台旁的电子屏幕后,轻点“确认”,抱着孩子坐了下来。王轶婷扫描条码后,旁边的自动化冷柜开始运作,只见一盒疫苗精准送入传送带,经过滑道掉入护士左手旁的一个小抽屉。打开,核对,注射,整个过程十分顺利。

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久前试点改造,建成了全国首个社区数字化智能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室,免疫规划智能自助后补式冷库就在两间接种室的后方。透过接种室的玻璃橱窗可以看到,冷库的“货架”上整齐排列着几十种常用的疫苗,比如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打开冷库大门,阵阵冷风扑面而来,中心主任吕奇玮介绍,疫苗需要全程冷链保存,所以冷库的温度在2至8摄氏度。右侧的架子上罗列各种疫苗产品,左侧倾斜有坡度的轨道是专门用来发药的。护士扫码后,相应的药品就会自动掉落,经过几秒钟的“短途滑行”,进入护士手边的小抽屉,随手即可取到,十分方便。

王轶婷告诉记者,传统的接种室里,护士身后都有一、两台小冰箱。每天上班前需要从大冰箱里取出一定量的疫苗,暂存在小冰箱里。等门诊结束还需清点后再退回去,如果当天来接种的人比较多,可能还需要中途去“补货”,影响接种效率。尤其是每年10月后进入打流感疫苗的高峰期,人工操作既费时又费力。中心每月接种各类疫苗约3000剂次,现在有了这样的神器,医生护士工作效率提升了,疫苗接种流程也更加安全、智慧。

一个6岁的小男孩前来接种“百白破”,这是多人接种的疫苗,也就是说,一支疫苗要供好几个人使用。男孩打完针,王轶婷又把疫苗小心放入身边第二层的抽屉。“第一层是单人单支,第二层是可供多人使用的疫苗,抽屉也都连着冷库,温度稳定,不会出错。”

“这后面那一排就是我们打的疫苗吗?”男孩望着“橱窗”,有些激动,当他得知这些药品都是“自动发货”时,瞪大了眼睛,“原来这么有趣!”接种门诊也一并改造,墙面绘有各类涂鸦,营造温馨童趣,缓解孩子打针时的恐惧。

去年国家出台史上最严“疫苗管理法”,其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疫苗全流程电子追溯制度,每一次预防接种都要实现信息全流程可追溯,包括疫苗种类、冷链温度、厂家、有效期、接种人信息等。而首部国家《生物安全法》也于今年4月15日施行。然而,对于承担着重要免疫接种任务的社区来说,疫苗冷链如何完善,始终困扰着基层管理人员。医院地方小、医用冰箱太贵、冰箱太多不好管理、每天测温太麻烦……智能冷库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目前在上海、广州等地,都已经有社区先行先试。

吕奇玮说,这个数字化解决方案,可做到疫苗存储、传送、接种一体化,存储温度没有断点,其除了拥有接种者及疫苗信息验证、预警、报错等功能,还进一步减少疫苗在2-8摄氏度以外环境暴露的时间。其次是出苗的唯一性,避免差错。此外,存储货道分区分层设计,满足不同疫苗存储量需求。库存由电子标签实时更新,且疫苗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的全过程可追溯管理,所有冷链设备配备温度监控系统24小时实时监控。

新冠疫情促进了卫生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升级。吕奇玮说,在徐汇区卫健委、徐汇区疾控中心的支持下,中心在区内率先引入智慧疫苗2.0方案,真正做到了注射疫苗从登记到出苗的一站式数字化智能服务。而这样的探索还没有结束,中心仍在跟负责场景搭建的海尔生物对接,探索进一步运用到其他场景。“当前疫苗接种是关键词,让智慧赋能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构建更实用、更安全的场景,不仅方便医疗机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周边居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