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古书院,担起新使命。“重光”后的小山丛竹古书院昨日迎来首场讲座,以“书院重启”为题,小山丛竹首任山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主持,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甘阳主讲,通过讲座和现场交流互动的形式,探讨书院新生与现代教育内涵意义,进行了一场精彩而令人回味的思维碰撞。
主讲人与听众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书院古为今用
激发对本乡本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泉州是一座神奇且伟大的城市,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多元种族在此和谐共存,我觉得泉州代表着我们人类对某种理想社会状态的期盼,所有的文化、宗教、种族都能和平共处。”首次来泉州的主讲人甘阳教授分享了对泉州的印象,他惊叹泉州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构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和土壤,形成丰富的文化层次。“想起14世纪西方的威尼斯与泉州相像之处,也曾是万国船只的停靠码头。那时,泉州与威尼斯,都是一种多元文化的栖息地。”甘阳还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西方大学为例,结合中国自唐以来书院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与中国书院的制度、两者的相似与差异之处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对泉州的古书院复建之举,甘阳充满期待。 一方面,人们重新发现了书院的价值、意义与并未消竭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如何重新理解与展现泉州多元文化与宗教并存的特质,古书院有着更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我昨天去看了一峰书院,就在泉州一中旁边,我觉得特别好,传统书院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更能唤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甘阳说,书院重启之后,更重要的是赋予其功能定位,让古书院真正“活起来”,并融入现代教育之中。泉州的73个古书院各有不同功能, 小山丛竹古书院定位为古城居民的阅读和文化空间。“通过各式各样的展览,吸引受众前来观看并受到启发与教育。例如本次小山丛竹书院欧阳詹、朱熹、弘一法师的展陈,能激发泉州人对本乡本土更强大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甘阳说。
在现场,既有从广州、福州专程赶来听课的文化爱好者,也有年逾90岁对泉州文化满腔热情的老人。在互动交流环节,甘阳与王铭铭就“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之中地方文化如何传承与复兴”“泉州海洋文化应当如何弘扬”“如何平衡工具书和文史哲书籍阅读”“现代通识教育的内涵”“书院如何古为今用”等话题,与现场听众分享观点。
文脉浸润生活
常态化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学授课
“在接受成为山长这个任命之后,兴奋与惶恐杂糅。兴奋的是这是一个服务家乡的机会,惶恐的是欧阳詹、朱熹、弘一法师这几位先辈贤者在小山丛竹留下重要的印记,自己深有压力。山长一职任重道远,愿在惶恐之中尽绵薄之力做好‘特殊志愿者’工作,组织学术和文化展示活动,使书院成为有意义有生机的存在。”小山丛竹山长王铭铭谈起自己受聘的感受,希望今后继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这里讲学,传先贤之风骨,授百家之学识。
欧阳詹早在中唐考中进士前,即隐居泉州北山与晋江山寺中读书备考。朱熹在考中进士及任职泉州府下同安主簿前后,在泉州不少地方讲学。两者均在小山丛竹古书院留下印记,对泉州教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延续千年文脉,小山丛竹的修复以历史文脉为基础,植入名人故事,在晚晴室与不二祠分别打造弘一法师和欧阳詹主题展陈空间,游览者可以欣赏到两位大师的作品,还有弘一法师生前的生活场景;诚正堂作为小山丛竹古书院,陈列与泉州相关的文化书籍,将开放成为古城居民的阅读空间。
“除了有山长讲学外, 小山丛竹古书院日常将作为古城居民的阅读和文化空间,后续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活动,使之成为泉州人的文化精神地标。相关展览文化活动也将开展,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融汇其中,将泉州文脉融入日常生活。延续书院的历史使命,推动古代书院向现代新型书院发展。”市古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 殷斯麒
审核:肖国敬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