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叙州区分局专题报道(二)——地质灾害中的自然资源规划人

2021-07-29 11:57:29 作者: 宜宾市自然资

提起宜宾市叙州区,人们或许会想到越溪河、八仙山、横江古镇、世界樟海……这里仿佛是百里画廊、风光无限。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美丽的风光,还有潜在的隐患。

对于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叙州区分局(以下简称叙州区自规局)来说,他们不仅要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勾勒出宏伟蓝图,还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确保万无一失。

叙州区柏溪街道长沙村十一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

24小时畅通的电话

一句“确保万无一失”,压到责任人身上就是肩头重担,多年坚持,谈何容易。今年是赵海涛作为自然资源规划人的第九个年头,“坚守岗位”这四个字对于他来说早已成习惯,如今赵海涛任叙州区自规局矿产管理和地灾防治股股长,九年时间发生了太多故事,也让他对自然资源规划人这个身份有了更深的认识。

叙州区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其中商州镇、龙池乡、蕨溪镇、柏溪街道等属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叙州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2处(滑坡34处,崩塌8处),有372户农户141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潜在经济损失约1.1亿元。

叙州区的特色,就是夜间降雨量大——别看白天的时候还晴空万里,晚上可能就是狂风暴雨。下雨天的深夜,更催人入眠,但像赵海涛这样的自然资源规划人是睡不好觉的;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牵挂的还是地灾点的情况。倘若是遇到极端天气,他们就会马不停蹄地往现场赶去。

叙州区自规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新(中间蓝衣)与赵海涛(中间黑衣)在滑坡治理工程现场

“自然资源规划人的手机是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的。”赵海涛说,“下雨天睡不好是常态,总会不自觉地拿出手机来看,再打电话问问情况。有突发状况,我们得连夜下乡,要做出有效处理,先撤离人员,安置好老百姓。”

但光是一个“撤离人员”的工作,都不太容易。叙州区自规局多名工作人员均提到过,他们有被老百姓骂的经历。“要是没有灾情呢?你叫我们撤离什么意思?”他们也都听到过这样的话语,甚至有的地方连基层干部都不理解。这群自然资源规划人被老百姓骂了只是一笑了之,但如果大家不配合,他们会变得严肃起来说:“宁愿十防十空,不愿失防万一。”

我们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坚守,叙州区所有地灾点多年来保持“零伤亡”。

地质灾害夜间应急避险演练

不合格的母亲

“妈妈,今天英语比赛我得了第一名”。

“哦,真好,改天妈妈抽空带你去玩,就这样哈,妈妈正在忙”。

“妈,到底哪天去,你、你都说过好多次了……”

叙州区商州镇自规所所长熊欢欢,说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母亲,“我的大儿子今年9岁了,几乎在他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我都缺席了。”熊欢欢说,“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伴在他的身边。”

2020年9月,熊欢欢在地灾点开展排查工作

她还记得有一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商州镇丰岩村苏家组发生一起突发性山体滑坡,严重威胁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天正好是熊欢欢值班,接到村组监测员报告,她立即要求监测员火速组织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将情况汇报给上级。

放下电话,熊欢欢急忙穿上雨衣、筒靴,拿起手电筒,一头扎进门外的黑暗中。走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忘了害怕,浑身稀泥也无暇顾及,等赶到现场时,已是凌晨5点。

这次突发性山体滑坡危及到6户23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她清晰记得,在撤离过程中,一位名叫唐才光的老人,因担心家里的好几千斤粮食和很多从新疆带回来的棉花来不及搬出来,坚决不肯撤离。“必要的时候,我们只能采取强制措施。”熊欢欢说,所幸,最后大家都安全撤离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