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给11个月患儿注射过期8个月药品,发现时已输入20ml

2021-07-29 16:48:26 作者: 又一例!给1

案例

据@后浪视频消息:7月26日,山东菏泽。有家长发视频称,孩子在某医院输液,药品已经过期近8个月。

据了解,因为孩子发烧,家长带着孩子22号来到医院进行治疗。在医生开的药品中,有给孩子输液用的电解质补给液。但是在输液的过程中,家长却发现药品存在过期的现象。现在已经是2021年的7月底了,而药品的保质期却只是到2020年的12月13日,已经过期8个多月。在发现这一现象后,家长急忙找到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也停止了输液。但是停止时,已经给患儿输液20ml左右。

26日,医院表示,事发是在22日,目前一直在积极处理此事。医院办工作人员表示,22日,她们因为发烧来到医院,药品确实存在过期情况,患儿当时输了20毫升,事后医生一直在监测观察患儿情况,没有异常反应。

虽然目前事情的真相还不明晰,这个事件的责任划分也不明确,但是,护士作为输液操作的执行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护士作为临床操作工作的最后一个关口,是差错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定要养成严格查对习惯,把习惯深深融入到你的操作中,使之成为你的“下意识”行为。

这类事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医院主管部门要定期巡查,制定相关的液体存放的规定,配置合格的液体存放橱柜。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科室反应的问题及时整改。

2、科室二级液体库缺乏监管,科室对备用液体及药物定期检查不细致,为何患者家属能发现的问题而护士及巡查人员都没发现呢?

3、在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紧张,工作强度大,超时工作及超强度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医院管理层面要引起足够重视。

4、护理人员的双人三查八对不到位。护士在操作前必须双人核对药品,确认无误后才可为患者使用。护士输液操作的注意事项

1、遵医嘱给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五准确。

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一注意: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五准确:准确的药物、 准确的剂量、 准确的方法、 准确的时间、 准确的患者

2、护士摆药前须认真核对执行单与医嘱是否相符。

3、使用药品前,检查药品质量、有效期,注意有无变质、混浊、沉淀、絮状物等,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检查标签和批号,不符合药物和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4、摆药后需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给药操作前床旁与患者或家属反向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无误后,扫码核对腕带、药物。

6、给药操作后扫描标签贴方可结束给药。

7、对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须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8、执行治疗时,如患者或家属提出质疑、疑问时,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9、口服药顿发到患者床头,操作前反向核对后扫描腕带二维码,看服到口,操作后发药人、患者或者家属签字确认。

总的来说,任何事件处理惩罚,不是解决问题的积极的方法,停工开除是部分单位的常用方法,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开除一个人,寒了一群人的心。从系统上找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护士是所有操作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他人可以出错,唯有这最后一关千万不能出错,火眼金睛不是与生俱来的,但良好的工作习惯却是可以养成的。无论多忙、多累、有多少理由,查对不能忘,不能忽略,不能流于形式,毕竟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来源:儿科护理综合整理自腾讯新闻、杭州日报、护士网等

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