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英雄也有代言了!他们值得被看到!

2021-08-01 22:00:05 作者: 举重英雄也有

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冠并打破了女子69公斤级世界纪录刘春红、2016年里约奥运会打破了停摆16年的男子56公斤级世界纪录的龙清泉、2020年东京奥运会破世界纪录的谌利军、石智勇……

就像中国举重队队员此次在采访中总结的那般,“我们举重队各个都是冠军”:

而他们的目标也从来都不是冠军,是如何攻破世界纪录。

中国举重队,举起的是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整个国家的民族希望,在定格的那一瞬间,也是人类极限星河的璀璨瞬间。

但辉煌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肌肉拉伤、肌腱断裂是受伤常态,更有甚者还会造成永久性病痛。

或许是因为举重这项运动原本就过于艰苦,我们的举重运动员大部分也都是“苦出身”。

二代举重冠军石智勇,出生于广西桂林的小村落,里约奥运会夺冠之后,记者跟随石智勇回村探望,却意外发现石智勇的家境竟然比想象中还要贫寒,屋内只有简便家具,甚至还没有铺上地砖,全家人就是在这么一台破旧的小电视里,看到了石智勇瞩目全球的夺冠瞬间。

出生于湖南安化县的谌利军,直到参加奥运会之前,全家还是村里的特困户,爸爸突发脑癌卧病不起,还有心脏病的叔叔、年迈的奶奶,全家唯一的劳动力只有妈妈谌友珍。连收看奥运会的电视机,都是从村长家里借来的。

退役后生活无着只能勉强度日的运动员类别里,排名第一的永远都是举重运动员,这个领域的运动员基本全身都是永久性伤患,加上大部分都没有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连健身房教练都难以胜任。包括体操运动员、田径运动员的退役出路也堪忧,普遍都没有固定饭碗。

有人说,如今的体育圈越来越有向饭圈发展的趋势,现役运动员收获鲜花掌声,建立自己的粉丝圈层;退役后的运动员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拍戏、上综艺、拿代言,但大部分的光鲜亮丽似乎都囿于热门项目里的运动员。这一点,也和娱乐圈现状不谋而合,有实力的小演员也缺少发光的机会。

所以我们也希望,可以多给举重运动员、体操运动员等这些“冷门项目”里拼搏的勇士多一些关注,能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不要让他们的付出蒙上寒意。

该砸目光砸目光,该砸钱就砸钱,他们值得被看见!

END

来源:华语娱乐聚焦

这些举重运动员,从清贫中走向世界的顶峰,但命运却没有给予他们同样厚重的馈赠。

打破过全国举重纪录、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举重冠军的邹春兰,在退役后为了谋生只能去浴池给人搓澡,当时每月的收入只有500块。

直到2005年,在北京妇联、吉林省体育局的帮助下,邹春兰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干洗店。

被称为“亚洲第一力士”的才力,一生共获得全国冠军40多个,亚洲冠军20多个,共计60多个冠军,由于退役之后没有系统的训练,也没有生活的保证,让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肥胖,备受病痛折磨的才力在退役后只能在辽宁省体院当一名门卫维持生计。最终,才力因为得上了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致“肺内感染呼吸衰竭”去世,年仅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