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南阳市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现场——首日很踊跃 突破10万人

2021-08-02 09:59:06 作者: 记者直击南阳

有序排队预检登记

8月1日,南阳市首批15至17岁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正式开打。未成年人接种首日,记者深入市一院、市二院新冠疫苗接种点,现场直击未成年人疫苗接种情况,近距离感受疫苗接种现场的火热与接种医务人员的辛劳。

接种学生:打疫苗好啊,为啥不打

“请问这两天有感冒发烧,有吃消炎药吗?”上午9时30分,在市二院新冠疫苗接种点预检区,负责未成年人预检登记的医务人员冯春哲认真询问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尽管嗓子都有些沙哑了,但依然态度温和,耐心细致。

记者发现,在该院的接种队伍中,有不少中学生模样的青春面孔;在一楼大厅等候区内及室外等待叫号的人群中,中学生几乎占了一半。“打疫苗有什么可怕的?大人们都打过了,很安全啊。”17岁男生勾俊蓓说。

17岁学生接种

在市二院留观区,17岁的高中生梁静蕾刚刚接种完疫苗,正用棉签按着针口。她告诉记者,“妈妈陪我一起过来的,打疫苗一点儿都不疼,打完后,没有头晕,也不发热,感觉没什么事儿。”

“打疫苗好啊,为啥不打!打了疫苗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能杜绝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在市一院留观区,15岁的李钰涵说,她爸爸妈妈此前都已接种过疫苗,此次正是她妈妈陪她一起来的。

家长们:孩子接种了,我们更放心些

“今天是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第一天,一上午我们发了300个号,其中,15至17岁的未成年人占了三分之一。”市二院新冠疫苗接种点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家长对孩子接种新冠疫苗都很重视,而学生们呢,接种积极性也很高,整个接种过程很配合。

“孩子接种疫苗,我们做家长的当然支持,毕竟我们都打过疫苗了,没什么不良反应,现在终于轮到孩子们打,可以说很放心。”在市一院,陪同儿子前来打疫苗的范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开学就上高一了,打了疫苗住校也更放心。

“孩子下月上大学,开学前能不能来得及打第二针了?”在市二院接种室,一名17岁女生随妈妈一起前来接种,接种后其妈妈向医生咨询。医生表示,该学生开学前可以接种第二针。就是第二针没打也没关系,现在可以异地接种,到了学校一样能接着打第二针。

市疾控中心:首日接种量超10万人

“自今天起,我市首批未成年人开始接种,全市270多个固定接种点同时开打。”8月1日,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白天的接种情况看,预计全市未成年人首日接种量将超过10万人。

记者了解到,15至17岁未成年人前往医院接种新冠疫苗的流程,与成年人接种流程基本一致,接种后,同样需要留观30分钟。不同之处在于,未成年人接种采取家长(监护人)、学生本人双告知、双签字、双到场的方式有序进行,要求家长(监护人)现场全程陪同,知情同意书学生和家长都要签字,医务人员录入信息时会同时录入学生和家长双方信息。

“从未成年人接种第一天情况看,学生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很高,预计首日接种量将超过10万人。”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提醒,接种前学生可以提前通过手机微信进行新冠疫苗接种预建档,这样可以节省排队等候时间及电脑信息录入时间,提高接种效率。

具体操作方法为:手机微信关注“河南疾控”公众号,进入后点击下方“新冠疫苗”,选择“儿童接种预建档”,可在三种预登记方式中任选一种,按照提示进行个人预登记就可以了。

“准妈妈”引领员: 挺着“孕肚”坚守接种一线

“140号、141号、142号……”“没有叫到号的市民,请继续在等待区耐心等待……”

在市二院新冠疫苗接种点大门口处,一名挺着“大肚子”、手持小喇叭的女医务人员在进进出出的接种人流中显得分外醒目。

这位“准妈妈”叫李珂,今年27岁,预产期就在8月底,但她仍坚守在疫苗接种一线。记者见到她时,她正手持小喇叭高声叫号,引导着室外等候区的群众有序进入大厅等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