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刚:以“干劲”“拼劲”“犟劲”著称的刑侦警察

2021-08-02 17:26:28 作者: 马宗刚: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李硕

马宗刚,现任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肇事处理处副处长、主任法医师,中国刑警学院客座教授,齐鲁公安英才拔尖型人才。曾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先后被授予“全市公安机关优秀交警”“全市公安机关执法为民先进个人”“全省公安机关齐鲁先锋警员”“全省公安交警系统事故处理岗位执法标兵”“济南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济南市青年岗位操作能手”“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以“三劲”练就一身侦查本领

1991年,19岁的马宗刚考入中国刑警学院,用如饥似渴来形容马宗刚中国刑警学院学习生活一点也不过分。

马宗刚的专业是法医物证,像血液、唾液、精斑、指甲、骨胳都是属于法医物证研究的范畴。这是中国刑警学院当年开设的新专业,法医所有的专业课他们都要学。理论让他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又让他回归到理论进行验证。经过4年的学习,马宗刚毕业并被分配到了济南交警支队。当时第一批法医物证专业只毕业27个人,山东只有他一个人。可以说,他是山东法医物证科班出身的第一人。当时,他在单位里没有宿舍,就住在值班室里,只要有肇事死亡事故,他都主动跟着,看前辈们处理事故的细节和技术的运用。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他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那时候没有监控,技术手段也不成熟,当遇到重大逃逸案,从现场勘察、尸体检验到案件侦破的整个过程他都一跟到底,一学到底。日子久了,支队的人都知道他的干劲、拼劲和犟劲。“宝剑锋自磨砺出”,正是这“三劲”,让他领悟到破案中的诸多技巧,积累了珍贵的一线知识和经验,练就了一身侦查本领。

缜密中寻找蛛丝马迹

“每个案件必去现场侦查。”这是马宗刚雷打不动的规矩。“案件的真相总是隐藏在细小的痕迹之下,痕迹不会说谎,只是在等待着发现的眼睛。”马宗刚深信不疑,并一直遵守。

缜密中寻找到两处米粒大小的血迹。2012年1月16日23时13分,在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段店立交桥下,一辆水泥罐式货车将一行人当场碾压致死后逃逸,槐荫大队48小时排查到一辆嫌疑车辆。因事发时天降大雨,痕迹物证遭到严重破坏,整个车身底部沾满泥浆,鉴定条件非常差,借助各种光源仍然无法发现任何可疑物质。焦急的马宗刚突然想到了在鲁米诺试剂,这种试剂可以显现出极微量的血迹形态。他凭着对该试剂显现原理的研究,终于在肇事车右后外轮的内侧胎壁上找到了两处米粒大小的血迹,DNA结果验证正是死者所留。

重建事故过程,揭开大案真相。2015年2月7日7时许,济南市一立交桥新桥西副道上发现一具尸体。当地公安机关经初步勘查、检验认定系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并移交辖区事故处理部门。在协助办案单位侦破案件的过程中,马宗刚“犟劲”来了,重新对现场和尸体进行了仔细勘验,发现了许多重大疑点。接着,利用血迹分析技术、损伤及行为能力分析技术对现场血泊、滴落状血迹、溅落状血迹以及死者的损伤形成机制结合痕迹物证进行了系统分析,准确刻画了死者生前的活动轨迹,重建了事故过程,并由此迅速破获了一起利用交通工具作案伪造交通事故的杀人案件。

济南交警支队数据显示,马宗刚深入一线直接参与破获重特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300余起,为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提供直接证据500余起。20多年来,马宗刚共参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勘查2000起,检验尸体5000余具,活体450余人,酒精检验15000余件,出具检验鉴定书、报告书20000余份,无一差错。

平凡中的探索与执着

“神探马宗刚”的名声渐渐传扬开来,许多人问他,到底是如何练成“火眼金睛”的?马宗刚说:“要对事故现场的尊重与重视,要潜心观察和研究,这样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细小线索,而这往往成为解开真相的关键。”

在侦破历城“2006.3.1”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马宗刚身体正发高烧,接到任务带病连夜赶赴烟台牟平,天亮后立即对10余辆可疑进行仔细的检验,下午5点才吃了第一餐饭。此时,他仍高烧不退,持续高负荷的工作又加重了病情。然而,提取的检材需要立即送到公安部进行检验,他咬牙坚持,当即带上吊瓶坐上奔赴北京的火车。送完检材,他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卫生所打上吊针。由于当时的头孢类药物不进行过敏实验,输液后马宗刚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送入医院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闯过了“鬼门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