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玮:“选择这份职业,就意味着要多奉献”

2021-08-16 04:40:21 作者: 陈玮:“选择

陈玮(左)和同事讨论病患治疗方案

陈玮,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

“最后我想问一下陈玮阿姨,您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或者说,您觉得怎样做才算是最接近成功?”记者采访陈玮那天,恰逢一群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的“小记者”也在采访她。

全国人大代表陈玮,现任衢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曾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浙江省道德模范、省劳动模范、省医坛新秀等荣誉。

“我觉得自己不是成功人士,我还在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我理解的成功,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为之投入极大的热情,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陈玮微笑着回答。

被朋友圈刷屏的“最美医生”

今年7月初,一则“最美医生”陈玮在衢州街头救人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不少网友为陈玮医生的行为点赞。

其实,这不是陈玮第一次在街头救人了。2014年,陈玮在杭州火车东站施救过一名昏倒在地的战士。当时情况紧急,陈玮挺身而出,双膝跪地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直到“120”救护车赶来。这一幕也被当时过往的路人用影像记录下来发到网上,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医生”。

“医生的本职工作就是救死扶伤。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要更多地去奉献。”从医20多年,陈玮说,她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当一名医生是陈玮从小的梦想。小时候,陈玮的外公因病去世,从那时起,陈玮便立志长大要学医。长大后,陈玮如愿以偿。但她告诉记者,自己对医学的认识是一点一点逐步加深的,“刚开始,我对医学的认识还很浅,对于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的理解如种子般还在萌芽状态。走上工作岗位,碰到一些没有救治成功的病例,聆听了许多医学大师成功救治病人的故事后,这些埋在心中的种子慢慢发芽了。”

“我越来越感受到医生职业的神圣,也更加体会到自己的渺小。”对在抢救病房、ICU(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陈玮而言,每一天仿佛都在争分夺秒地与死神搏斗。“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她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本不该住进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抓住最佳抢救时间?

陈玮告诉记者,医学上有“白金10分钟”的说法,当病人出现心脏骤停时,可以通过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来挽回生命,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后果将不可逆。

预防远胜于治疗。她在工作中发现,当下公众对急救医学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于是结合自己医学专业特长,于2017年正式组建“天使急救志愿者团队”,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推广急救知识,为急救事业作贡献。

“其实急救技能非常简单,只要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手就够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天使急救志愿者团队”中来,团队人数从建立初期的三四人发展壮大到100多人。在衢州当地的火车站、汽车站、乡镇街道等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这些志愿者们传授急救常识和技能忙碌的身影。

器官捐献事业的推动者

今年热播电影《中国医生》中大部分的场景都发生在ICU,这里也是陈玮经常工作的地方。每天病房中出现最多的画面是:患者呼吸不好了,需要立刻插管;患者心跳不行了,需要马上进行胸外按压……还有一种现象,不少患者就是在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期盼中离开这个世界。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需要紧急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数量与所捐献人体器官的数量比为20:1。一位病人去世后捐献的器官至少可以救治4个人的生命。但受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每年仅有不到1%的患者能够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

“改变思想观念非常重要。人的生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当周而复始的帮助成为生命的接力时,大爱就可以延续下去。”2012年初,陈玮成立以ICU科室为主的器官捐献宣教工作小组,随后促成衢州市本地首例人体器官捐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