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在2003至2008年这段时间做了两个不同系列的作品:
一是和西方商业品牌相关,这些西方品牌进入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占据着最好的地理环境,打着最好的广告,使用着最先进的传播手段,制造着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那个时期,我就开始做和品牌相关的作品,其中包括《重新看图识字》。
《重新看图识字2006.1-4号》 布上丙烯 150X94CM 2006年
《物种起源》系列 布面丙烯 2008年
二是《物种起源》、《进化论》系列,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想到中国社会自有的消费,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没有消费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是靠供给制,这个年代人们追求的是什么呢?更多的是精神需求,那时人们追求的不是品牌拥有的概念,而是获取东西的渠道和权力。由此,我提取了一部分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元素,比如以六七十年代中国时髦的产品(三转一响带咔嚓)等完成的《物种起源》系列,以及将社会主义时期使用的全国粮票以像素化的方式和西方进入中国的著名品牌标志结合起来组成全国粮票的画面,成为《进化论》系列。
《进化论14号》综合材料 192x460 2008年
雅昌艺术网:也可以看到,2000年之后的消费观,和计划经济时人们对于精神和权力的追求已经完全不同了。
李邦耀:截然不同,如果说计划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时尚是一种精神和权力,但市场经济之后,资本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资本则成为一种新的权力。
雅昌艺术网: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中国社会的消费文化的变化,这两个创作阶段的转变原因能否谈一下?
李邦耀:这里需要提到的是2000年前后鲍德里亚对我的影响,朋友给我推荐了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经过多年对于消费社会的观察,我的心里也疑存一些问题,看了这本书之后很多问题就明白了。虽然鲍德里亚的理论根基是在欧洲,但从消费文化的特性上说,市场和资本的运作是具有同一性的。看完这本书之后特别有感触,他的理论给我提供了很强大的支撑,比如在《消费社会》里谈到符号是人们消费的对象,而我恰好对于符号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并将其提取出来形成创作。
2000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更感兴趣的话题是品牌,这也容易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形成特殊的语境,消费在这个时候就成了一种符号,实际上这就是对符号的消费。我认为,人们在这十年里的符号消费进入一个误区,将它作为了自我身份的认知。所以在这个时代,品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让人们去追逐它。
雅昌艺术网:那鲍德里亚的理论支撑给您作品带来哪些直接的影响?
李邦耀:我更明确的知道我应该提出什么样的元素来做作品,我是一个视觉工作者,还是要为视觉工作。
譬如2000-2006年我创作的《重新看图识字》,呈现方式就像幼儿园的识字卡一样,简单的图案配简单的文字,就像图表一样,完全抛弃技巧。
《重新看图识字2006.1-4号》 布上丙烯 150X94CM 2006年
雅昌艺术网:那之后呢?为何又进入到对“室内”的关注?
李邦耀:到2008年前后,我在思考之前这几年的创作,觉得我要做的并不是一本品牌史,所以在重新思考创作的问题。
有一件事情给我很大启发,有一次我去超市,买完东西排队的时候,我前面有一位男士买一个洗涤剂,找了一个造型特别的洗涤剂,在交费的时候收银员扫不出来价格,服务员让他换一瓶但是找不到了,找遍仓库只剩了这一瓶。服务员建议他换一种洗涤剂,但是这位男士说他只买这一种,没有就不买了。
我后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人们在购物的时候,都会有“审美”的,而不仅仅是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