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9年资助20多名准大学生,洛阳这位“李叔叔”不简单

2021-08-24 19:20:55 作者: 连续9年资助

“谢谢您!我一定会铭记这份爱心,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报答您的关爱。”近日,从60岁的李灵恩手中接过2000元助学金,今年刚考上大学的郭可言和李艳菲感激地说。

给准大学生发放助学金,这是残疾人李灵恩坚持的第9个年头。今天(24日),记者来到偃师区高龙镇郭屯村,见到了李灵恩。

爱心资助,他为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李灵恩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坚持资助贫困学生,跟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我是穷人家的孩子,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所以一直怀着感恩的心。”

李灵恩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落下残疾,贫困的家境也让他饱尝生活的辛酸。没有机会上大学,是他心中的一大遗憾。他不希望更多孩子由于家贫而错失上大学的机会。从那时起,他就在心中埋下爱心的种子。

身残志坚的李灵恩,苦心钻研中医理论,并力所能及帮助他人。2012年至2014年,李灵恩在朋友介绍下,资助了几名嵩县贫困学子,张明明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拨通了在杭州工作的张明明电话,28岁的他提起李灵恩,直说“感谢”!“我上高三那年,母亲生病卧床不起,我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发奋学习,发誓一定要走出去!”

考上大学,按理说是一件高兴事儿,可张明明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几千元的学费对他家来说,可谓天文数字。李灵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予他经济上的帮助,还鼓励他努力读书。

大学毕业后,张明明在杭州一家研究所工作,去年结了婚,还买了房子。“没有李叔叔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每年春节都会去家里看望他。”

连续9年,共资助20余名准大学生

从2015年起,李灵恩开始资助同村考上大学的孩子,至今已资助20余名。他清楚地记得,2019年那年,村里一下子有8个孩子考上大学,李世龙就在准大学生之列。

李灵恩说,李世龙虽然家境贫困,但十分懂事、好学。“他父亲的腿受过伤,行动不便,母亲患病卧床需要照顾,他上高中之前,他家主要靠吃低保,及出租家里三亩地维持生活。”

高考第一年,李世龙没有发挥好,他想复读,可家里经济情况不允许。李灵恩听说后,给他送去了几千元学费。

第二年高考结束,一张烫金的沈阳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飞到李世龙手里。欣喜之余,他一夜没睡好。

李世龙的父亲李振西算了一笔账:除去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军训服、生活用品等,一次性又要支出好几千块,这对一个困难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高昂的费用。

正当李世龙一家为学费愁眉不展的时候,李灵恩二话不说,又拿出几千元资助他。双手接过沉甸甸的助学金,一向坚强的李世龙湿了眼眶,“我终于可以圆大学梦啦!”

李振西还告诉记者,他家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多亏李灵恩当年帮他投资两万余元养羊。后来逐渐扩大规模,现在他家的羊场已有四五十只羊了。

让爱延续,他给子女立下“规矩”

在郭屯村,前些年,像李世龙这样为学费发愁的准大学生还有多个。为了不让他们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李灵恩都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资助。“我是一名残疾人,从贫困中走来,今天我帮孩子们一小把,改变的可能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现在村里人日子越过越好了,为了鼓励那些考上大学的孩子,李灵恩依然坚持给他们发放助学金。然而,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做公益,“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儿”。

“每到逢年过节,我都会收到孩子们的问候和祝福,看着他们慢慢成长,升学、就业、成家……我都很有成就感。”李灵恩说,他在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的同时,也圆了自己的梦。

“只要我身体还好,我就会一直资助下去。”李灵恩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有个心愿,他早早给3个子女立下“规矩”——如果哪天我资助不动了,他们还要继续资助,将爱心传递下去。

(洛报融媒记者 仝景菁 见习记者 吕百营 通讯员 王雷 文/图)

来源:洛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