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夫妻牵6头骡子,日行60里运10吨货赚千元,午饭水煮白菜

2021-08-25 00:52:50 作者: 中年夫妻牵6

一个周日,与影友相约走进了山西省中条山区,在一个山梁上我们被正在安装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的工地拦住了去路,等待的时间,大家便下车拍着风力发电设备的施工现场,也许是我们孤陋寡闻,也许是好奇,我们便和负责工地安全的师傅聊起了天,听他介绍说大型的设备需要汽车拉上山,其它的辅助建筑材料是来自四川的马帮队伍来完成,听说有马帮队伍大家便来兴趣,决定今天就记录一下马帮的生活,随后便有了下边的故事。

一个小时后工地放行,我们沿着新开的山路翻山越岭,在一个山坳处看到了传说中马帮队伍。远远望去,一条黄土小道上马帮队伍呈一字长蛇阵,每人牵着三四匹骡马,很自然地行进,马铃声叮叮当当由远而近,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着。

在当地影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很顺利找到了马帮们的施工地方,听他们介绍说这支队伍共有19人和47头骡马组成,其中有夫妻,父子,兄弟还有单身,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0岁,来自四川德昌茨达镇,到山西干活已经3个多月的时间了,承担着风力发电设备的施工地的砂石,水泥和钢材的托运任务。

图片上这对中年人是一对夫妻,丈夫姓罗,妻子姓赵,听他们讲家里的2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夫妻两个牵着6头骡马就出来打工赚钱,每天各自牵着3匹骡马往返4次要走60多里山路,1次需要3个小时,一匹骡马托运400多公斤,每天的运输量在10吨左右,天不明就起床,要干到天黑才能回到驻地休息,非常辛苦。

罗大哥说自己的老家四川德昌在古时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处重要驿站,电影里的铃铛响马帮来就是讲的他们家乡的故事,跑马帮运输货物在当地农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汽车火车运输逐步已经代替了马帮,可是在山区的特殊地方马帮还是有一定生存的空间,比如在这个深山老林里建设风力发电设施,马帮的优势就凸显出来,骡马托运材料成本低,速度快,并且很方便。

这些年他们夫妻两个和村子里的一帮人组成了一个马帮队伍,外出搞运输赚钱,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最远的最艰苦的地方都去过,到过西藏雪域高原。

罗大哥夫妻两人牵着自家的6匹骡马,大姐说说是骡马其实都是骡子,骡子体型比马大,力气也比马大,而且耐力好,能适应在山区坎坷不平的山路上行走。6头骡子体型大小不一,最便宜的也在1万元以上,最高大的那个要值3万元。

每天人赶着骡子翻山越岭要13个小时左右,托运货物10吨多,算下来能收入1000多元,纯利润有800多元。虽然很辛苦,可是能赚到钱也就不觉得累,通过这些年的奋斗,她家已经在县城买下了房子,给孩子成了家,现在要趁着年轻多赚点钱,给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说起现在的生活夫妻两个笑了一笑,觉得还是比较满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远比先前的生活要好得多。

马帮们为了缩短运输的距离,方便干活,分成了2个小队,把驻地选择在了2个小山村里,租住在民房里,就是这最短的距离到山上运输点还要在山沟里走上1个小时。

一个小队的人员和骡马都集中生活在一个小院子里,这样就是为了节省开支。山西大山里的冬季要远比四川冷得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心理准备,穿的衣服还是按照四川的天气准备的,干活的时候是不觉得冷的,天气不好或者偶尔休息时候大家就会聚在一起,烧起柴火抱团取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