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申志莹
昨晚,天府少年团官宣解散。
意料之中。
复盘这短短4天的“流星式出道”,少年团及背后运作的经纪公司到底做了什么?
1、造星产业,不可向未成年人伸手。2、错不自知,申明诡辩扮无辜。3、顶风作案,无视监管禁令。
少年团一共七人,平均年龄8岁。让尚处懵懂期的孩子出道成团,过早的曝光在公众视野,承受舆论压力。
小学生都被卷入造星,公众绝不答应。
要知道,7、8岁正是孩子成长的萌芽期,对世界充满未知,需要通过学习、生活建构起对社会的认识,尤其需要和家人、朋友多多相处交流。
若过早踏上“爱豆之路”,不仅于身心成长无益,也会给青少年群体带来“出名要趁早”的浮躁风气,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少年团背后的经纪团队显然错不自知,曾多次辩解:不做饭圈文化,没有资本运作,不是把孩子当成赚钱的工具。
表面话说的再动听,实际表现却对孩子“揠苗助长”。在年龄面前,再多的解释都显得苍白。
当然,网友的质疑并不是批评这些孩子,而是对这种“造星”低龄化的趋势表示担忧。
曾几何时,社会都担心电视、网络让孩子变得早熟。那么,过早的把孩子推向“造星”流水线,这无异于是人为地“催熟”。并且,当未成年人“造星”成为一种风气,这显然值得警惕。它不仅增加了教育生态的浮躁,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未成年人保护形成抵牾。
正因此,一直以来,主管部门一贯严格限制未成年人参与“造星”活动。
早在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发布了《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强调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
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提出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
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
这些规定就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严监管的大环境下,顶风作案,胆子着实不小。
必须承认,不少儿童确实有自己的艺术天赋,家长因材施教,适当培养、引导也无可厚非。
但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艺术教育的培养,有其自身规律,需要沉下心,勤奋认真的努力磨炼。
“偶像养成”本质上还是注意力经济模式下的“一夜成名”,走捷径速成偶像。这种模式下,那些真正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将无法获得系统扎实的训练,对他们的天分来说,最终是一种浪费。
面对造星资本下沉至未成年人乃至低龄儿童,全社会都应该有所警惕。相关制度红线要更清晰,而家长也应该更理性、审慎,少一点功利化,切莫为了利益诱惑而对孩子拔苗助长。
4天就“团灭”的结果,大快人心。解散天府少年团,让孩子回归正常生活,这是给公众最好的反馈。
参考 | 光明网图源 | 微博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