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为生命留下闪光“足迹”

2021-08-28 11:21:01 作者: 用爱为生命留

8月27日上午,在河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门前,聚集了不少亲朋好友来送一位老人最后一程。“死后我要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是这位已逝80岁老人的最后心愿,完成告别仪式后,家属按照老人生前遗愿,将老人的遗体进行了无偿捐献。

这位生前志愿捐献遗体的老人叫仇录生,1941年3月出生,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大公无私。2001年退休后,他和老伴张喜真把退休当做了新的工作起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公益事业上,继续发挥余热,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投身到捐资助教,救助失学儿童,救灾扶困等善举行动中。他常说:“我人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休,共产党员永远没有‘退休‘二字,只不过是工作岗位换了而已。”当他们了解到有些孩子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有的孤儿、残疾儿童在失去亲人的伤痛中煎熬挣扎,有的考上大学因交不起学费弃学打工等不幸遭遇时,感到非常震惊和同情,便建立“家庭爱心助学基金”,他们省吃俭用,每年从退休金中挤出5000元至8000元作为资助基金,专款专用,用于帮助这些贫困的孩子。退休20年,他一家做过的善事好事数不胜数。汶川地震、井陉水灾,捐资助教,全家人各种捐款数十万元,还发动其他人捐款,尤其是仇录生同志在病中仍不忘救助贫困对象和失学儿童,抱着病体一起和老伴、子女到农村救助和扶贫。多年来,他们已支出资金十多万元,救助了近二十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近百名濒临失学的中小学生重返校园读书,还为障城中学捐献“助学基金”5000元。

2017年,夫妻俩写了一本名为《足迹》的自传,两人一辈子的生活与经验教训,记录下二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相爱相携,在生活、事业上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坚实、闪光的“足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榜样作用和严格的家教培育优良家风,打造幸福家庭。女儿仇珺一家三口人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捐献小血板,并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实践“让心灵之美在无私奉献中闪光,让生命之花在真挚大爱中怒放”的美好愿望。

更令人感动的是,仇录生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培养了我,给了我一切,我要用我的一生、我的一切回报党、回报祖国、回报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百年后给社会留些什么,一直是仇录生、张喜真头脑中思考的问题。2005年,他们在报纸上看到河北省红十字会发出“让我把光明留给你”,在全省开展“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倡议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和老伴儿张喜真说:“捐献器官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咱们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加入到这个‘光明传递’的行列中,身后要捐献眼角膜。”仇录生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儿、善事儿,就愉快地同意了。2006年6月22日,他俩在女儿的陪同下到省红十字会,三个人一起办理了捐献眼角膜相关法律手续。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心里又萌生了身后捐献遗体的愿望。2016年,他和老伴儿商量并征得儿女们的同意,二人又如愿办理了遗体捐献有关手续,决定百年后把最后的生命礼物捐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为一生划上圆满的句号。

仇录生多次被评为先进党员、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道德模范、井陉好人。他的行动和人格魅力不仅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的人,更是给子女们树立了好的榜样。老人的遗体将捐赠给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赠中心用于医学研究,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以及研究医学科学,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后的贡献。

(记者:马艳婷,通讯员:张雷)

来源:河北综合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