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王厚山:不离不弃 抚养脑瘫弃婴52年

2021-08-31 00:46:14 作者: 孝老爱亲道德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王厚山:爱心夫妇不离不弃抚养脑瘫弃婴52年

王厚山,男,汉族,1940年3月出生,群众,兰西工务段退休职工,家住铁四村,现已年过七旬。

52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时年26岁的他在白银某医院门口捡到一个残疾弃婴,襁褓中的啼哭唤醒他的父爱,他把这个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弃婴带回家,开启了这段感人的父女情。自把弃婴领回家的那一天起,他和老伴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着这个可怜的孩子转,任劳任怨地伺候着这个原本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残疾女孩。52年的不离不弃,他用大爱义举诠释了人间真情。即使生活贫困艰难,他坚持照顾着智力残疾的孩子。如今年迈的他依然用佝偻的身躯担起父亲的责任,给了养女所有父亲能给的爱,他就是抚养弃婴52年的老人王厚山。

1966年的一天,王厚山从白银某医院门前经过时,看到角落处围了很多人,不时传出婴儿的啼哭声,王厚山走近一瞧,原来是一个尚在襁褓里的被遗弃的小孩。“当我看到她时,她已经瘦的皮包骨头,张着嘴使劲的哭,看着她挺可怜的,我就决定将她抱回家。”王厚山说。把小孩抱回家后,老伴起初是不愿意的,说家里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再养一个孩子,养不起啊。王厚山却说:“怎么这都是一条生命啊!”看着孩子这个可怜劲儿,老伴儿也就默许了,老两口作了一个决定:“既然看到了这孩子,就说明她跟我们有缘。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想法将她养育成人。”虽然有时候为了这个孩子,和老伴儿还是有争吵,但俩人对孩子的爱却没有比自己的孩子少一分。从此,一曲超越血缘的大爱之歌在这个家庭里默默地上演。

王厚山夫妇自家的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见父母又抱了一个婴儿回来,都争着想抱一下,家里一下子多了个妹妹,兄弟俩显得十分的高兴,不足七十平方米的小房里洋溢着爱的温馨。但是,跟孩子们的欢乐相比,两位老人更担心的是,一下子要抚养3个孩子,对于家庭生活不富裕的王厚山夫妇来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王厚山夫妇每天除了上班时间外,还要照管这个可怜的孩子,每天给孩子喂奶、换尿布,两位老人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但老两口从来不曾有过任何怨言,那种欣喜无以言表。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一家人沉浸在孩子成长的喜悦中,孩子捡回来的第二年一场噩梦降临在这个命运多舛不满两岁的小女孩身上,孩子被诊断为智力一级残疾。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蒙上了层层阴影。王厚山夫妇俩不甘心,他们四处求医问药,可是孩子的症状一直没有好转,他们只好接受了现实,从此,他们对这个小女孩更加疼爱。

春去秋来,时间飞逝。过去的小女孩转眼已长成了大姑娘,王厚山夫妇也不知何时增添了白发。经过细心的王厚山多年观察,发现这个女孩虽是脑瘫,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上学,但有时候表现出来的聪明、可爱,她并不笨,这让夫妇俩很是欣慰。孩子喜欢听歌,王厚山就记下她喜欢的歌名,用家里仅有的电器录音机,一有时间就放给她听,然后她就跟着哼。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她就喜欢上了听歌。多年来,孩子自己手不能拿碗筷、无法用餐,都是老两口一日三餐亲自喂,行动也不方便,甚至连最基本的洗脸、穿衣也没法自己料理,这一切都是王厚山夫妇悉心照顾,无怨无悔!当时他们还住在铁四村的平房,孩子不知道出去解大小便,经常拉撒到床单、衣服上,但他们不嫌脏、不嫌累,下班后,给孩子换洗衣服,重新换上干净的床单、衣服。为了让孩子干净、无异味,有时候一天要换洗好几次。最难的是冬天,平房里没有暖气,孩子晚上尿的小褥子、尿布每天早上就泡两大盆,因为经常清洗衣物,老两口的手都皴的裂开了口子。因为家离铁路近,老两口不放心孩子自己出去,家里人就轮流看着。由于对孩子照顾的周到,出门后孩子总是干干净净的,房间里也没有异味儿。邻居们也知道他家的情况,身边有夸他的,也有人说他们“傻”,他们总是一笑而过:“只要我们还能动,也要养孩子一辈子!”能让孩子后半生衣食无忧的活下去,成了他们的愿望。话虽这么说,可王厚山夫妇也担忧:他们身体现在还行,但岁数越来越大,等到走不动的时候,谁来照顾她呢?这成了他们的心事。好在国家对残疾人的政策好,社区了解到他家的特殊情况后,及时为她申请了各类补贴,女孩每月能领取552元的低保救助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