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风风火火,其实心又很细。”曾经负责联系古县村的沙江镇副镇长王少青说:“阿美心里有一本账,每家每户的情况都记在心上。”
算经济账,谁家果园种了几亩柑橘,谁家地里种了几垄玉米,谁家池塘收获了几担莲子,谁家院子养了一群土鸡土鸭,她都一清二楚。
记扶贫账,古县村29户贫困户,她随口就能说出哪户家里几个人、电话号码多少。谁家种粮补助申请还没交,她打电话催;谁家小孩上学有困难,她敲开门了解情况想办法。
随叫随到、随到随办,孙丽美常常像一阵旋风,带走群众的烦恼,又像一支火炬,留下持久的温暖。
全村老百姓渐渐都亲昵地称她“阿美书记”,愿意把愿望和诉求说给她听。
“好的带头人,应该带好一班人。”孙丽美特别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到建立“古县村党员交流群”,再到培养后备干部队伍,村两委班子和党员拧成了一股绳,带起了一股劲儿。
3年间,她发动党员和致富能人办起专业合作社,建起蔬菜冷库,推介村民去务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增长到2.4万元。
建公厕、修道路、装路灯、治理河道……村里老人赞叹,桩桩件件,做的都是老百姓叫好的事。
为人民服务,她最深沉的誓言
每天早上6点多,孙丽美就骑着小电驴出门,经常提前一个多钟头,就到达村委会大楼。
风雨无阻,三年如一日。有人和她打趣说:“这么一天到晚守着村委楼,是怕大楼被村民搬走吗?”
日复一日,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下田干农活没有准点儿,可是不管啥时到村委楼办事,阿美书记他们都在。
发现村民为一件小事城里村里两头跑,孙丽美专门争取了补助资金,在村委楼二层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她自己从三楼的“书记主任室”,搬到窗口第一个位置办公,只为“这里离群众更近一点”。
发现村民大多下了田晌午才来办事,孙丽美便放弃了午休时间,匆匆去小店扒一碗米粉,有时干脆不吃午饭。
“她说我们老远跑一趟,不能让我们等。”家有残疾孩子的王丽娟在孙丽美的帮助下,申请到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
“你说她好在哪儿,一个把老百姓当亲人的干部她怎么能不好!”因病欠下外债的彭则安几乎已让女儿放弃了大学梦,当时还是村计生管理员的孙丽美主动帮他们联系到补助,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2004年开始当村干部扎根家乡建设的孙丽美深知,“土地辛苦,人更辛苦”。
古县村地处大山深处,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3000吨花菜面临滞销。孙丽美第一时间联系县里有关部门获取车辆通行证,又对接客商打通销售渠道,并安排贫困户的农产品优先销售,最终把菜农损失降到最低。
“丽美年龄比我小,个头比我小,但干劲比我大,我服气。”孙万进记得,阿美书记和大家一起过的最后一个正月十五,为了修改一份国道修建的征地文件,加班到晚上10点多。
有人调侃:“咱们过的啥元宵节?”孙丽美却认真地说:“老百姓利益攸关的事儿,等不起!”
孙丽美生前办公桌上,摆满了疫情防控、三农政策、项目征地确认表等材料。出事前,她还在忙着村内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公路工程项目征地、疫苗接种动员等各项工作,繁重琐碎,她却耐心又投入。
如今,村干部仍会默默把她的桌面擦干净,仿佛她还会急匆匆地冲进来,埋下头坐到那里。
“阿美书记总说‘事情没办完,我睡不着’,她就是这种性格。”孙万进说。
有着11年党龄的孙丽美,留下的话语掷地有声:“我是个支部书记,更是一个党员,为人民服务是理所当然。”
当选村支书时,儿子杨鑫遭遇车祸,脑膜外出血。半年时间里,儿子在外地医院间辗转。她只探望了几次,就把照顾康复的任务“甩”给家人,赶回村里上班。
有同事调侃:“你为了工作连儿子都不要啦。”她的眼泪流了下来。
儿子杨鑫长期“寄养”在县城姑姑家,有时回家看到妈妈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满满的心疼。他很想对妈妈说:“您对自己好点。”
孙丽美走了。但,她又没走,她的美将永远留在亲人和乡亲们的心间,永远永远……(参与记者:张华迎、刘英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