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的未来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规定未成年人的九种违法行为 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
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
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
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及违法犯罪的诱因
#01 不良行为的表现
(一)吸烟、饮酒;
(二)多次旷课、逃学;
(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四)沉迷网络; (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 (八)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
(九)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这些行为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若不及时改正,往往会成为违法犯罪的“前兆”。未成年人非价值判断能力尚未成熟,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因此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负有劝导、帮助和教育的责任。
#02 诱发违法犯罪的原因
主观原因:
未成年人个个"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都具有敏感、好奇、喜欢冒险、爱模仿的特点。如果引导得当,这些特点就是优点,对吸收新鲜事物,探索未知事物都有好处。如果缺乏指导或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
有句俗话说的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同时,未成年人也处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认识能力低,辨别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不知天高地厚,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顾后果。
犯罪
如何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01 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学习法律知识,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尊重社会公德。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02 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
#03 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特别是经常学习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不阅读一些黄色书刊、电影、电视 ,不玩游戏机,不吸毒、不随便结交不良朋友 ,不参与赌博,丰富社会生活经验,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明辨是非。
未成年人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04 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大家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首要任务,不提倡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设法摆脱或向四周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来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