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奋斗者|一位理论计算机“大神”用2年创造了一个奇迹

2021-09-06 14:48:21 作者: 百年初心奋斗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9月6日报道:他是普通人眼里的“超级学霸”,从小几乎没怎么考过试,就在清华大学拿到了计算机系博士学位。他也曾仅花2年时间,就在上海财经大学打造出了世界一流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他是陆品燕,一位“80后”的杰出理论计算机科学家,也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

陆品燕,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从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起,陆品燕就有着自己的梦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博士毕业后,陆品燕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理论组主管研究员,但追求理想的初心,令他放弃了优渥待遇,选择全职加入上海财经大学,领衔组建成立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立志将中心建成华人理论计算机科学家的共同家园。

在接受采访时,陆品燕引用了一句来自华为的口号: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在科研与教学的“齐头并进”中,他提出了“理论与应用”、“中国与世界”、“理想与务实”三个平衡的发展与育人理念。

中心建成短短2年后,在全球院校计算机科学实力排名项目CSRankings中已经交出亮眼成绩单,在算法与复杂性以及计算经济学两个方向上近三年均位列世界第八,亚洲第一。陆品燕先后在理论计算机领域的三大国际顶尖会议STOC/FOCS/SODA发表论文29篇,荣获ICALP2007、FAW2010、ISAAC2010 等重要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还曾担任FAW-AAIM 2012、WINE 2017、FAW 2018、ISAAC 2019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以及多次担任STOC、FOCS、SODA等顶级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一个财经大学两年内就冒出一个世界知名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名誉理事长李国杰院士曾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会刊《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行》上专门撰文称赞了陆品燕团队的成绩。

“向上”创造奇迹,“向下”也同样如此。在对本科生的教学中,陆品燕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群体和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在算法课程中,陆品燕突出了基础算法设计和算法在财经领域的应用,增强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010级本科学生刘景铖、林承宇两名同学在上完陆品燕的算法课后,对近似算法问题很感兴趣,在陆品燕的指导下开始科研实践,与陆品燕一起完成的论文《A Simple FPTAS for Counting Edge Covers》发表在了2014年的计算机科学算法领域最顶级的国际会议ACM-SIAM Symposium on Discrete Algorithms (SODA)上。这不仅是国内第一篇本科生的SODA论文,在国际范围内也只有极少的本科生能有这样的成果。

念赤子之心,重长者之智

“理想主义其实是一种初心,务实的态度是我们通向目标的手段。”陆品燕在分享自己的奋斗心路时,始终会谈到对自己特别受益的两点——赤子之心与长者之智。

毕业于嘉兴一中的陆品燕,在高三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后,他以校友身份重返母校2020届毕业典礼发表演讲,讲的正是这两点。赤子之心是干净而纯粹的,是积极向上的态度。“悲观与负面的情绪在这个社会上非常流行,也有很强的传染力。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陆品燕曾这样说。

长者之智则是成熟与灵活的,是考虑全局和长远的。“赤子之心与长者之智是一种平衡与互补的关系,其实各自都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另一方来补充。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情,但缺乏策略与智慧,容易蛮干与碰壁;长大后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心智也成熟了,但已经缺少热情而变得消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