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离婚人数最多,东北离结比最高
从离婚对数看,位居前十的省份是河南、四川、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河北、湖南、湖北和辽宁。其中,前7个省份都超过20万对。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结婚登记,离婚有民政部门登记离婚和法院判决、调解离婚两种途径,这里统计的是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数据,是离婚总人数的主体。
从数据看,河南超过27万对,位居离婚人数榜第一。第二名的四川与河南差距很小,不到1万对。江苏以23.4万对位居第三。
相比之下,结婚人数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离婚对数仅位居第四,比河南少了近5万对。彭澎分析称,广东虽然城市化率高,拥有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但婚姻观念相对传统保守。
有部分省份,离婚人数排名明显高于结婚人数排名。其中,辽宁结婚人数位居全国第16,但离婚人数位居第10;黑龙江结婚人数位居第21,离婚人数位居第13;重庆结婚人数位居第18,离婚人数位居第11;吉林结婚人数位居第23,离婚人数位居第19;天津结婚人数第27,离婚人数位居第23。
当年“离结比”也是一个重要参照。需要说明的是,“离结比”不能等同于离婚率(某年的离婚率=某年离婚对数/某年的平均人口数×1000‰)。不过,用某一年的“离结比”,可以反映区域人口结构。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户籍人口中年轻人口占比较低,势必影响结婚人数,当年“离结比”也会比较高,因为作为分母的结婚对数较小。此外,由于最新公布的2020年离婚人数暂未包括法院判决、调解离婚的人数,因此统计的“离结比”总体上会比最终数据略低一些。
天津、黑龙江和吉林“离结比”位居前三。其中,天津和黑龙江都超过了70%。从区域看,东北地区这一比例都比较靠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这一比例也反映了东北的年龄结构问题。尤其是年轻人口外流,不少人跑到东部沿海就业,户籍也迁走了,适婚的青年人比较少。相比之下,中老年人占比较大,虽然也有一定流动性,但户籍主要还在老家,离婚率也会高一些。
目前东北三省的人口都出现净流出。其中,2019年黑龙江净流出17.99万人,吉林净流出11.03万人,辽宁净流出4.11万人。
此外,东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都比较早,城镇化率比较高,受教育程度比较高,选择单身、不婚的人也较为普遍。
此外,思想观念也会影响东北的离婚率。衣保中分析,东北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区域,乡土、家族观念相对没有南方那么浓厚,东北的人口流动比较大,不少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也较容易导致离婚。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多了
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婚姻是情感的升华,家庭是切实的归属感。对于社会来说,长期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助于社会稳定。
但近年来,多种选择和无奈之下,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多了。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认为婚姻是束缚。另一方面,高婚育成本使年轻人实现家庭变得更加困难。从人口角度看,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正在削减适婚年龄人数,结婚“主力军”减少。“婚都不想结,还生什么孩子”,正成为一批年轻人的选择,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重是互为因果的。
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婚姻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建议。
1中国婚姻现状
1.1结婚少了、离婚多了、结婚晚了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婚姻状况发生很大转变,主要体现在结婚率下滑、离婚率持续攀升、初婚年龄推迟。具体来看,
一是结婚对数和结婚率自2013年开始下滑。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2020年同比下降12.2%。2013-2019年,粗结婚率从9.9‰降至6.6‰。其中,初结婚人数从2386万降至1398.7万人,再婚人数从307.9万升至455.9万人、复婚对数从29.9万对攀升至61.9万对。
二是“晚婚”现象突出;25-29岁接替20-24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主力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2005-2019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9.7%,25-29岁从34.3%升至34.6%,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3.9%增至17.7%、8.1%和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