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宗教败类达赖喇嘛
为了实现政治目的,达赖进行了多国的出访和拉拢工作。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作为中国在亚洲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劲敌日本,理所当然的成了与达赖互相利用的对象。为了拉拢日本政府,达赖多次到日本进行访问,甚至两次不惜民族大义,参拜了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在二战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靖国神社的前身是始建于1869年的“东京招魂社”,主要任务是祭祀明治维新前后国内战争中“为天皇而战死的军人”。随着日本国家神道的建立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1879年改称“靖国神社”。据统计,靖国神社内现供奉着明治以来的战死者246万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死于对外侵略战争的军人。
因此,在日本近代历史上,靖国神社的名字是与战刀和征伐相联系的,折射着日本从封建武士社会向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发展,走向对外侵略的道路,最后走向破灭的轨迹。
日本近代史就是一部对外扩张、侵略史,日本在1874-1945年的70年间发动或参加了14次侵略战争,平均每5年1次,其中有10次是针对中国的。长期的战争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自然大大影响了民众对战争的态度。
那么如何控制民众的厌战情绪,如何强化军国主义统治,如何让民众继续支持战争,如何让民众踊跃参军,使日本这架战争机器能够流畅的运行,这是当时的日本统治者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日本的统治者巧妙地利用民众的宗教信仰,运用造神、参拜、祭神的政治范式,对日本国民进行精神上的控制。
按照靖国神社的信仰说法,明治时代以后出生的日本国民,只有在靖国神社里才有机会成为国家祭祀的神灵。作为靖国神社祭祀的神灵的唯一条件,就是要为天皇陛下战死,至于这些在生前是怎样的人,则一切不必追究。为天皇“光荣战死”是成为国家祭祀的神灵的唯一条件,同时也是当时日本国家最高的道德典范。
靖国信仰让人们相信“为国家而死”、“为天皇”献出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是神圣的行为,它重新定义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生死观。正是在这种新的生与死的意义的灌输下,大量的日本民众踊跃参军,去战争中体现这种意义。
日本这架战争机器在几次国运豪赌中胜出后,军国主义思想越发泛滥,对天皇狂热的忠诚,消融了一个民族本应具备的理性。民众之间以死亡为荣耀,甚至乐见其死,“为君而死,此乃报恩于万一”,甚至视战死为洗刷耻辱的唯一手段,这种可怕的宗教情绪,扭曲了人类正常的伦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