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知名艺人的工作室针对媒体对其“专辑已卖8000万仍有6首未出”的报道,发布了致歉信。此前,与该艺人相关的“贷款发歌”一事被揭露后,刊发报道的媒体遭到了疑似其粉丝的大量言语攻击。对此,@微博管理员 对此次恶意控评事件进行了较为严厉的处理,对多个账号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处罚。相关艺人的工作室也发表声明,呼吁粉丝文明交流,理性发言,共筑和谐网络。
虽然粉丝为自己的爱豆“打Call”是十分正常的行为,但粉丝的行为不应该越界,既不能在偏激情绪的作用下“刷存在感”,也不能把自己对爱豆的喜爱,建立在对他人的伤害上。尤其是具备较大流量的艺人,更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足够的克制与理性,不仅不能煽动粉丝控评,还要努力帮助粉丝树立健康的追星观念。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越是“流量明星”,越应该明白自己的身份意味着什么,而不是仗着流量为所欲为。真正想谋求长远发展的艺人,不会贪图某些“名利”而认可粉丝做出极端行为。这样获得的影响力注定不持久,稍有不慎,就会“翻车”。近年来多个知名艺人“人设崩塌”,德不配位便是首要原因,而一些偏激粉丝在关键时刻“帮倒忙”,也加速了艺人形象的坍塌。
观念多元化是“网络时代”的基本特点,我们并不反对正常的娱乐文化生态。但是,观念多元化不意味着相互攻讦,此前某些粉丝在被煽动后,竟然在线上甚至线下干扰公共场所的秩序,骚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如此做法不仅对爱豆树立良好形象没丝毫帮助,也会让自己陷入麻烦,甚至涉嫌违法。
不煽动粉丝控评,应是艺人的基本素养。不少艺人只想着利用流量来赚快钱,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从艺人的角度来看,想要打造稳定的“人设”,不能只靠一时吸引来的流量,而要端正自己的言论,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近期多部门明确表态要整治娱乐圈乱象,希望通过一系列依法依规的处理方式,引导艺人及其粉丝获得健康的观念。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那些素养较高的艺人,将从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思悔改者早晚要“吃大亏”。其中孰是孰非,艺人及其粉丝不难作出判断。
网络暴力算犯法吗
其实,“网络暴力”情节严重的,也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网络暴力”主要侵犯以下权利:
1、名誉权
2、隐私权
3、个人信息保护
我国《刑法》第246条明确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同时,在《民法通则》第101条中也有关于名誉权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所以说,千万不要轻易对别人进行评论或者进行言语的工资,因为网络暴力也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