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礼为古代古礼之一。即邦国间的交际来往及招待来宾的礼仪活动。如皇帝受诸侯朝觐、皇帝受诸侯遣使来聘、皇帝遣使迎劳诸侯、皇帝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此外,内个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见礼仪,也属宾礼。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详细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宾礼亲邦,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兆曰视。”《仪礼·士相见礼》郑玄注:“士相见于五礼属宾礼。”《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三曰宾礼,其仪有六:一,番国主来朝;二,戒番国主意;三,番主奉见;四,受番使表及币;五,宴番国主;六,宴番国使。”番,使西方边境各国。
《新唐书·礼乐志六》:“二曰宾礼,以待四夷之君长作与其使者。”《清史稿·礼志二》:“宾礼:藩国通礼,山海诸国朝贡礼,敕封藩服礼,外国公使觐见礼,表里王公相见礼,京官相见礼,直省官相见礼,士庶相见礼。”
子孙则将皇帝遣使藩邦,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等都归入宾礼,如下略述历朝宾礼礼仪。
一、朝觐之礼
朝觐之礼意图在于明君臣之义,通上下之情。《周礼·秋官·大行人》说:“春朝诸侯而图全国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全国之谟(谋),冬遇以协诸侯之虑。”这是从皇帝的视点而言。若从诸侯的视点讲,则如《孟子·梁惠王下》所说:“诸侯朝于皇帝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二、会同之礼
会同是四方齐会,六服皆来,并且既能够在京师,也能够在别地,甚至在王国境外。因为会同是各方诸侯同聚一堂,因而也就成为诸侯大国夸耀实力的大好时机。通常是在国门之外建坛壝(wéi,古代祭坛四周的矮墙)、宫室,举办典礼。春会同建于东方,夏会同建于南边,秋会同建于西方,冬会同则建于北方。
三、诸侯聘于皇帝之礼
《礼记·王制》说:“诸侯之于皇帝也,连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即在诸侯定时朝觐皇帝的距离,差遣卿大夫为使者,到京都作礼仪性的问好,并陈述邦国的状况。
春秋时诸侯各国遣卿大夫聘于周皇帝。秦汉以来,不再有诸侯聘于皇帝之礼;历代礼书皆以藩国聘使朝贡进表之仪当于此礼。
朝贡之日,文武百官在殿内两边侍立。朝贡后,礼部官员奉旨赐宴于会同馆。除朝见皇帝外,还要在东宫朝见皇太子。
四、相见礼
宋曾经各朝礼书皆无相见礼,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始定表里群臣相见之礼。主要内容是,下级见上级,依照职位、等第别离行礼。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孟子曰“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而工作非礼不能兴隆,社会非礼不能安靖,国家非礼不能强盛,礼之用,难以尽述。礼以伦理道德的外化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辅导,不但是一种文明堆集,更是社会秩序安稳的保证。时至今日,礼之详细典礼,虽已随年代变革有所损益,而礼之原理和精力,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