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懿有什么轶事典故?曾懿为清朝医学做了什么贡献?

2020-12-24 16:01:15 作者: 曾懿有什么轶

  嗨又和我们碰头了,今天趣前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曾懿的文章,期望你们喜爱。

  曾懿字伯渊,又叫朗秋。清咸丰二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县一个官绅家庭。十岁时其父曾咏卒于江西鄙阳任所,其母左锡嘉带着子女返回了四川老家。

  为了让子女遭到更好的教育,左锡嘉把家搬到了成国都邻近的浣花溪一带,这个新家和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新居近在咫尺。

image.png

  在左锡嘉淳淳教导下,曾懿自幼研读经史,拿手丹青、文辞。许多患者因为医治无效而丧生。

  曾懿既怜村民之无辜,更恨庸医不识寒温,泥执古方之无能,乃夜以继日地苦读家藏医药典籍,上始汉、唐,下迄清末,凡精辟之论说,谨慎之丹方,都逐个摘抄下来,尽心研究。

  曾懿的轶事典故

  一、曾懿辩证细心

  曾懿辨证是适当细心的,比方医治瘟病,她不单注重瘟病伤津,并且也考虑到病后伤阳。

  她指出:瘟康复后,面色萎黄,舌淡,不欲饮水,不食,阳气虚也,小建中汤主之。“温热病毒之邪属火、属阳,伤阴的结果是清楚明了的,但病后阳虚却往往被医师忽视。由此可见,曾懿对瘟病医治的知道是很全面的。

  曾懿往往自己制造方药,用药非常精当,合作非常奇妙,有的仍是亲自阅历过。比方她32岁时,曾得了阴症喉痹,非常风险。

  她将上桂心、炮姜、甘草各1.5克,放入茶碗中,用开水冲入,又将有药的茶碗隔水蒸后,将茶碗中的药含上一口,渐渐咽下,总算脱离了风险。后来她就用这个方剂治好了不少患者。

  二、曾懿注重民间阅历

  曾懿非常注重民间阅历。她在院北某地听到一个战士说,曾经他参军到一个当地,得了噎病,能饮不能食,一点方法也没有。过了数日,他到一个集市游荡,走得口渴,又没有茶水可买。

  只见一个小贩,用一大锅煮鸡十几只现卖、这个战士真实口渴得凶猛,就与小贩洽谈,买了点锅中鸡汁饮以解渴。不料这鸡汁又浓又鲜,食下即到了下焦,不象早年饮水进食,往往阻于上焦而不入。

  所以,此兵就连买几大碗鸡汁饮服。今后他常用鸡汤煮粥作为首要饮食,胃膈渐开,缺点也渐渐好了。言者无心,闻者有意。曾懿听了今后,用心记住,今后凡遇到这类噎膈症,她就用浓鸡汁,略加姜汁治之,都获得了很好的作用。

image.png

  曾懿生活在晚清,时西风东渐,不少保守者对西方医学知识尚不知道,一味对立。然曾懿却能广收博采,加以使用。

  她常告知患者要“节劳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还要加强“运动使血烙流转”等,尤其是对妇女,她认为“昔者女性,幽囚深闺之中,不能散闷于外,非但中怀郁结不舒,即空气亦不流转,多病之由,职是故也”。可见,曾懿的思维是较为前进的。

  曾懿的医学篇

  曾懿不忘最初学医之困难,决计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告知后来者,乃奋发作品。总算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她五十四岁时,著成《医学篇》,并于次年在湖南长沙刻板面世。

  《医学篇》一共有两册,是木刻本。上册共4卷。第一卷有脉论、舌色论、温病、感冒,伤寒病论等,第二卷为温病传入中焦治法,第三卷为温病传入下焦治法,第四卷为伤寒治法。

image.png

  下册也有4卷,第一卷为杂病,第二卷为妇科,第三卷为小儿科,第四卷为外科。书中将伤寒、瘟病两类疾病的病况及治法详加剖析,分为数章加以介绍。并将《瘟病条辩》、《温热经纬》诸书各方,摘抄成帖,清澈显要,使人一望而知。曾懿曾得过四次温病,全赖闻名温病医家吴鞠通的理论指导方化险为夷。因而,她非常崇拜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在她自己的作品中许多当地都选用吴鞠通的学说和医方。她又将生平阅历医效古方、时方及克己诸方,选其灵验素著者,分红伤寒、瘟病、杂症、妇科、幼科、外科等类,同时附于书中,使学者能从中获益,不致受庸医之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