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御花园主要有哪些景点?这些景点有什么寓意?

2020-12-26 12:42:54 作者: 故宫御花园主

  今天趣前史小编给我们带来故宫御花园首要景点,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宫内花园

  御花园是一处以精巧修建和紧凑布局制胜的宫殿园林。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其南北深八十米,东西阔一百四十米,但古柏老槐与奇树异草,以及漫山遍野的亭台殿阁和犬牙交错的花石子路,使得整个花园既古雅幽静,又不失宫殿大气。这儿是帝后茶余酒后歇息游乐的当地。别的,每年登高、赏月活动也在这儿进行。

image.png

  钦安殿

  坐落于正中北面,是园中的主体修建。它把花园分红东西两个部分,近二十座不同风格的殿宇轩斋大致建在东西两边对称的方位上。只要瑰丽细巧的亭台布于园中,因此钦安殿尽管东西有对称的修建,但不能一起收入眼皮,从而在视觉上扩展了本来面积不大的花园。

  钦安殿殿基是以汉白玉石为材的须弥座,望柱和拦板上的龙凤图画是形状美丽的明代雕琢。殿顶平整,周围四脊盘绕。殿内供奉道教的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水神,所以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季节,皇帝到此拈香行礼,祈求水神保佑皇宫,消除火灾。

  钦安殿坐落御花园的中心院子内,始建于明代,明嘉靖年(1535年)添建墙垣以自成格式,清乾隆年又在殿前添接抱厦。

  钦安殿内供奉玄天天主,为道教中的北方之神。殿顶为重檐盝顶,殿宇基座周围汉白玉石栏杆是紫禁城中的石雕精品,殿前相交于甬路上方构成拱门的连理柏也是宫中的奇树之一。

  钦安殿是坐落在北京中轴子午线上仅有的道观,清代每逢元旦年节,都要在此设斗坛、道场,皇帝来此拈香行礼。

  天一门

  天一门为御花园中心钦安殿院子的南门,建于明代嘉靖年(16世纪),初名“天一之门”,清改今名。“天一”为星名,又为北极神之名,又喻“天一生水”之意。此门是紫禁城中稀有的青砖修建,在起到避火防灾功用的一起,又与花园清雅苍翠的环境相和谐,是一座特别的皇家道观门户。

image.png

  摛藻堂

  摛藻堂坐落御花园东北部堆秀山的东侧。“摛藻”为发挥文采之意。

  自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后,室内放置书架,储藏《四库全书荟要》,择“四库”中之精粹,以备皇帝来此歇息阅读。

  延晖阁

  延晖阁坐落御花园内西北,北倚宫墙。明代初建时名为清望阁,清代改今名,概取延驻落日光芒之意。

  清代宫殿从八旗遴选秀女进宫的活动在此举办。阁外观为上下两层,其内部两层之间还有一暗层。阁上回廊盘绕,小巧轻盈。延晖阁高居宫墙之内,与花园东部的堆秀山构成了左右均衡的格式。登临高阁,或仰望园中景致,或北望景山,都景色瑰丽,据说在冬天气候晴朗的日子,这儿还能够看到西山的积雪。清代乾隆、道光、咸丰等皇帝都留有吟咏此阁的诗句。

  顺贞门

  顺贞门是御花园的北门,是内廷中路的最北端,外面即神武门,因此是由北进入内廷的重要通道,无故不得敞开。此门始建于明代,初名坤宁门,后改“顺贞”,寓顺和贞操之意。

  堆秀山与御景亭

  坐落钦安殿东北,由各种形状的太湖石块堆砌而成的假山,依墙拔地而起,山高14米。这座假山是人工堆成,堆山匠师们称为"堆秀式",故称堆秀山。山前一对狮子石座上各有一石刻龙头,口喷水柱高达10余米,现象非常壮丽。山下小路弯曲回旋扭转通向山顶。山前正中有门,门内有洞,沿洞内石阶回旋扭转而上,也可抵达山顶。山顶建有四角攒尖顶方亭一座,名御景亭。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清代帝后都要上堆秀山登高,到御景亭揽胜。

  堆秀山坐落御花园北稍东部。明万历年十一年(1583年),在拆去的观花殿旧址上,堆叠湖石成高约10米的假山。山正中洞门题为“堆秀”,山巅建御景亭。清代又在山间设喷泉石兽,为宫中现存仅有的水法设备。

  御景亭挺拔于御花园北的堆秀山上,是宫苑中瞭望景色的绝佳之处。亭内天花藻井,并面南设宝座,亭外设石供桌。此亭为九九重阳节帝后登高之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