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褒贬不一,冯道一生都有哪些功过呢?

2020-12-28 09:57:11 作者: 后世评价褒贬

  五代有一位官场奇人冯道,可谓五代十国这段前史的活字典,接下来趣前史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他早年跟过燕王刘守光,后来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当的都是宰相一类的高官。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过臣,前前后后伺候过十位皇帝,是当之无愧的政坛不老翁。冯道身后,后世有些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点评极低,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奸臣之尤”。但笔者觉得点评一个人要多视角地看,不能太果断片面,要通过探求此人在前史上的实在言行,结合所在时代的客观实践,得出一个相对公平的定论。

image.png

  五代时期“官场不倒翁”冯道

  君非贤明之君,干嘛要忠?冯道骨子里压根没有从一而终的思维。五代十国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时期,从907年朱温篡唐树立后梁,到960年赵匡胤替代后周树立北宋,只需短短50多年的时刻,在这50多年里,五个朝代、十多位皇帝走马灯似地轮换,根本都是武人夺权上位,粗暴少学,凶狠成性,昏君暴君居多,像后周皇帝郭威、柴荣那样的明君少之又少。在这样一个浊世之秋、在这样一个虎狼之世,冯道要忠于哪位明君?

  冯道有几句诗颇能表达他的心境,“但知行功德,莫要问出息”,意思是人只需专心向善做功德就行了,(浊世之中)不必管将来怎么样;“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意思是一个人只需光明正大,站得正,行得端,那么就是在一群野兽傍边,也能够屹然而立。冯道站立在虎狼丛中,的确有一种下阴间的精力,在五代这一浊世之秋,他尽其所能,关于保存中华文化、保存国家的元气,做出了很大的奉献,也为此背上了千秋的罪名。苏东坡赞扬冯道“菩萨,再来人也”,王安石称冯道是“佛位中人”,意思是活佛,点评适当高。

  冯道骨子里是个本分人,既不贪财也不恋色。冯道是今日的河北沧州人,身世于一个耕读之家,年轻时品德宽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是一个邻里称誉的好后生。长大从政后,除了久历官场浸染出来的油滑小巧和敷衍了事,有些质朴的东西一向没有变。后梁朱温与晋王李克用争霸时,冯道也随军出征,住在茅草屋中,连床席都没有,就睡在一捆喂马用的干草上。他用自己的俸禄购置饮食,与仆人们同锅吃饭。有的将领将抢到的女性送给他,他推托不掉,就将人安排好,然后设法寻访到她们的家人,再送回去。

  有一年,冯道的父亲病逝,他步行回乡奔丧,对家乡父老送的礼品悉数婉言谢绝。其时正赶上打饥荒,他拿出家里的资产赈济村民,夜里还悄悄协助他人家播种,干功德也不想让人知道。他大力推荐寒门子弟,不时劝谏皇帝要珍惜大众。有一次,后唐明宗李嗣源得到一个玉杯,上写“传国宝万岁杯”,他拿给冯道看,冯道趁机进谏道:“这是前朝的有形之宝,王者有无形之宝。仁慈就是帝王之宝。”

image.png

  后唐明宗李嗣源

  冯道肚大如海,不务虚名,是一个务实为善的人。后唐时期,工部侍郎任赞嘲讽冯道没学识,只能读《兔园册》之类的浅陋之作。冯道得知后也不发怒,仅仅把任赞叫来教训说:“《兔园册》是由闻名儒者编写的,内容丰富,并非浅陋之作。现在的读书人,只看一些习惯科考的富丽词句,用来获取功名利禄,那才是真实的浅陋!”任赞听后十分羞愧。

  唐末帝年间,冯道到同州为官,他的副手胡饶由于一些小过节,常常喝醉后谩骂冯道,冯道每次都会将胡饶领入府中,好酒好菜好款待,他人不解,冯道不以为意地说:“胡饶为人不善,今后自有报应,我有什么可怒的。”

  后晋时期,有人牵了头驴到市场上,驴脸挂着一个牌子,上写“冯道”二字。有心腹禀告给冯道,他也毫不发怒,漠然地说:“全国同名同姓的人许多,这或许是驴迷路了,有人在找寻失主,有什么好古怪的?”冯道真无愧“长乐老”这一自号,乐滋滋地不存一丝不快与烦恼 。

  冯道还有一个好心育人的故事。他当宰相时,有一位比较浮躁轻狂的青年文人来拜见他,看到冯道脚上穿的鞋子同自己刚买的相同,就问:“教师,你这双鞋多少钱买的?”冯道不紧不慢地说:“五百。”这位文人立马高喊:“糟糕,我上当了!我的买成一千啦。现在商人好没信誉,好憎恶!”冯道把腿一换,另一只腿抬起来,慢吞吞地说:“这一只也五百。”这位文人被弄得很不好意思,冯道趁机苦口婆心地说:“全国事,不要那么急,问话要问清楚,干事也要做理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