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往今来总有人争论儒学思想的好差?如何正确解读论语?

2021-01-07 08:17:23 作者: 为何古往今来

  这儿咱们评论的根本态度、观念和办法的问题。态度是现代人解读古代人的态度,咱们跟孔子相隔两千五百多年,谁都不是孔子亲传弟子,了解有所误差,观念有所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是由于今人了解不同,而划分红不同的派系相互攻伐,这首先是违反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教训。

image.png

  认清态度是为了摆正心态,是“正其心”。心正了,才不会呈现“成心诽谤”、“专门吹捧”这些歪门邪道。不走这两个极点,才干把认知水平拉到“正路”上来。正路便是“脚踏实地”,是什么姿态的,便是什么姿态的。没必要成心避忌、美化,也没必要成心诬蔑、批判。扔掉了这种非黑即白的观念,才干实在步入思辨逻辑的书院。

  辩证地看待问题在于,便是就事论事,详细问题详细分析。在哪一个问题上,详细说了什么话?详细干了什么事?以所思所想来点评品德境地,以所做所为来论是非功过。一个有对有错,有功有过的人,是一个实在的人。咱们不需求一个顶礼膜拜的至圣先师,可是需求一个有血有肉实在的老夫子。

  假如预先把孔子当圣人了,那么孔子的教导就没有意义了。子贡在“造圣运动”的时分说:孔子就像天上的日月,是人们远远赶不上的。言下之意,你们跪着听话就行了。但实际上孔子自己没有这个意思,孔子并不以为自己堪比尧舜,更别说是跟日月争辉了。孔子便是普通人,是一个教书先生,他对自己有品德要求,有名利志向,一起寄希望于门人弟子。

  留神摆正了,别人对孔子的赞扬和诽谤,其实跟自己都没多大联系了。唯一跟自己有联系的是,经过孔夫子,我能学到什么?或许说是读者自己,在《论语》中学到了什么?不管孔子是革命家仍是反动派,跟这个读书意图是没有联系的。修身养性,说到底,仅仅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