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承袭明朝制度,为何不承袭贪污60两就杀头的法律?

2021-01-09 03:51:56 作者: 清朝承袭明朝

  今日小编给我们带来清朝秉承明朝准则,为何不秉承贪婪60两就杀头的法令?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跟着小编一同看一看。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国君孟昶,是历史上闻名的亡国之君。他在位期间,耽于逸乐,每天与花蕊夫人花天酒地,终究在宋朝大军进犯下国破家亡。不过这个孟昶也并非生来便是不成器的姿色,他在登基初期的几年内,也曾仔仔细细管理国家,勤政爱民,整理吏治,干得绘声绘色。

image.png

  孟昶的文采很好,他为了诫勉各地官吏洁身自律,写过一首闻名的“官箴”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苦口婆心教导官员们要清凉自守,不行唯利是图。孟昶的主意,也是历代皇帝们一同的主意。

image.png

  自古以来,贪官蠹役便是国之大害。他们占有高位,手握大权,不只不去报效国家、为民造福,反而把手中权柄当成抓取不义之财的东西,煞费苦心徇情枉法,中饱私囊。他们的存在,不只并吞了海量的国家财富和民脂民膏,还严峻损坏了朝廷形象,蹂躏国家法令庄严,损害之严峻可谓作恶多端。

image.png

  历代皇帝为了惩治贪官蠹役,也是想尽办法,化尽心血。可是“自古财帛动人心”,金银财宝的引诱,是如此激烈,总会有一批又一批官吏如自取灭亡一般逼上梁山。为了完全压下这股歪风邪气,皇帝们拟定了极为严峻的惩戒手法,其间数明太祖朱元璋下手最狠。

image.png

  《廿二史札记》记载,明朝开国后,朱元璋为了严惩勇于以身试法的贪墨之徒,拟定了近乎严酷的赏罚规范:“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申述。赃至六十两以上者, 枭首示众”。哪个官员只需勇于贪墨超越60两银子,一概杀头,绝不姑息。朱元璋铁腕无情,说到做到。在洪武年间掀起的十余次杀戮功臣浪潮中,数万人掉了脑袋,很多人被杀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什么“功高震主”,而是贪墨堕落。

image.png

  到了清朝时,这种局势却为之一变,处理贪墨官吏的规范大大提高。《雍正上谕》记载,“移动一万两以上至二万两者,发边卫放逐;二万两以上者,虽属移动,亦照侵盗赋税例拟斩”。一会儿把处斩规范提高了三百多倍。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产生一同轰动全国的特大贪墨案子。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勾通各县地方官,大举推广“捐银纳官”,说白了,便是让豪绅富户能够向官府交纳必定数量的赋税,成为“国子监生”,取得当官的资历。按理说,这笔巨额银两应当如数上缴国库,但自私自利的王亶望,却与各县官员通同作弊,以“甘肃旱灾、赈济哀鸿”为由,把这笔钱悉数私分并吞。

image.png

  案发之后,乾隆皇帝大发雷霆。由于甘肃这起贪墨案子,不管触及官吏人数之多,并吞银两之多,都创下清朝开国以来纪录。震怒的乾隆下旨严加惩处,“冒赈至二万以上皆死,於是坐斩者栋等二十二人”。共有22个贪墨银两超越2万两的官吏被处死。

  清朝皇帝为什么把斩杀贪官蠹役的规范定得这么高?由于问题本源与他们自己密切相关。清朝皇帝对待大臣十分小气,一品大员每年的俸禄只要180两银子,180斛米。七品县令,一年只要45两银子,45斛米。官员们靠这点收入,要敷衍一家老小日子开支、雇佣幕僚、奴才,迎来送往外交款待,明显底子不足运用。

  在此前提下,清朝官吏们贪墨之风盛行,简直有官皆贪。清朝皇帝们在官员俸禄上省下大笔银子,也对这种状况心照不宣,默许官吏们“吃个半饱自己去找”的灰色牟利手法存在。成果这种局势引发恶性循环,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吏治日渐损坏。尽管清朝皇帝们后来有所警惕,采纳过养廉银等手法,但现已根深蒂固,清朝毁灭也就不行避免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