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能灭数十国靠的是什么?唐朝的作战部队是怎么编排的?

2021-01-09 04:58:57 作者: 唐朝能灭数十

  也便是说一个两万人的军中,六千人是辎重兵,一万四千人为战兵,战兵中马队为四千人,其所占三军的份额为20%,所占战兵的份额为28.5%,步卒中则分弩手、弓手、跳荡、奇兵,拣选精锐会组成战锋队。

  有朋友或许要问了,唐军一军中马队所占的份额不高,可是为什么唐军在边远地方战役中能具有超强的机动力呢?

  请注意,唐朝时期马队和步卒的区分是军种的区分,并非是以有马、无马为规范的。

  既是列入了马队编制,那么骑手便娴熟骑射和冲击作战,一起所配马匹亦为突击力强、耐力好之良马。

image.png

  而依照唐初的戎行编制,其底层的作战单位——队,是由五个火组成的,每火有十人组成,其并非一个作战单位,而是日子和办理单位。这个“十人为火,火有长”的单位要“备六驮马”。

  也便是唐军的步卒,十人之中就要装备六匹驮马。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唐军的着甲率较高,且有着远征作战的需求,戎行远程机动必定不或许是着甲状况的步行行军。许多装备驮马即可平常用于驮运盔甲、军资,一方面减轻武士膂力消耗,另一方面则增强行军和机动才能。

  此外,为了满意远征作战的需求,请注意唐军中辎重兵的编制是很高的,到达了30%的份额。

  这是唐朝初年时的戎行编制系统。

  而在另一部唐朝兵书《太白阴经》中,记叙的或许是唐初之后的戎行状况。

  该书中以一武士数一万两千五百人,进行了介绍。

  依据书中记叙判别,其间马队人数为两千五百人,份额与唐朝初年是相同的,均占到了三军军力的20%。

image.png

  特别可贵的是,该书中还记载了这支戎行的武器装备状况。

  其间甲有七千五百领,三军60%的人有甲,底子上除辎重兵外悉数配甲;战袍有五千领,约40%的人有战袍;牛皮牌两千五百面,装备率20%;枪一万两千五百条,装备率百分之百;弓一万两千五百张,装备率百分之百;佩刀一万口,装备率80%;陌刀两千五百口,装备率20%;弩两千五百张,装备率20%;棓两千五百张,装备率20%。

  可见,唐军中不管马步军,不管战兵仍是辎重兵,均配枪一条、弓一张、佩刀或陌刀一口,此外还有人加强有弩和棓。

  其间弩箭的带着量为二十五万支;弓箭的带着量为三十七万五千支;别的还带着射甲箭五万支、生鈊箭两万五千支。

  那么,这样编成的戎行在实战中终究体现怎么呢?

  三:实战事例

  唐朝时期,征战极多,戎行的编成许多时分并不总会到达上面说到的两万人一军或一万两千五百人一军的抱负状况。

  可是与之相挨近的出征军是存在的,咱们无妨以其为例打开论说。

  前文中说到李靖以一万精骑突袭东突厥牙帐之战时,唐军前锋两百骑的指挥官是苏定方,此人在平东突厥之战后二十余年中一向坐着冷板凳,直到唐高宗平高句丽、西突厥之战时才被从头启用。

image.png

  高句丽重马队

  公元657年,唐高宗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任雅相、药罗葛·婆闰等人为副将出征西突厥。

  虽然名号不小,可是苏定方行军至曳咥河西遭受西突厥十万马队时,唐军总计才一万余人,并且不都是马队,其构成应与《太白阴经》地点相差无多。

  苏定方的布置是“令步卒据南原,攒槊外向,自将马队陈于北原”。

  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的战术是先处理唐军的步卒,再攻唐军马队,可是接连三次大规划冲击唐军步卒都失利了。

  经过前文论说,咱们知道唐军步卒中装备有极多的弓弩,连辎重兵都配弓。

  李靖所著的《李卫公兵书》中曾介绍了唐军的作战方法,而曾身为李靖军前锋将军的苏定方对这套作战方法绝不会生疏。

  敌军距军阵一百五十步时,弩手放箭;间隔六十步时,弓手放箭;间隔再近时战锋队的精锐步卒以陌刀等迎战,弩手和弓手在二十步时弃弓弩,换刀棒与敌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