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反清复明”的组织有哪些?各组织之间是否有联系?

2021-01-11 16:34:19 作者: 晚清时期&l

  你真的了解晚清时期“反清复明”的安排吗?小编给咱们供给详细的相关内容。

  提到白莲教,小刀会教,捻军教,红灯照,义和团其实都是晚清的一些安排,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么安排那么谁愈加凶猛一些呢?假如要做一个排名的话,他们都是怎样排名的呢?下面咱们一起来剖析揭秘看看详细是怎样回事吧!

  要对这清末五大民间安排做排名,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安排的由来和相互联系。

image.png

  从开展规划、从属联系和影响力来讲,排名是捻军、白莲教、义和团、小刀会、红灯照。

  1、捻军

  捻军是迸发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的农人起义。起义标语是:救我残黎,锄奸诛暴,以减公愤。

  19世纪初开端活动于皖、鲁、豫一带。所谓“捻”,即乡村迎神赛会时要搓捻子燃油,因而得名。

  他们活动涣散,每一股称为一捻,少则几人、几十人;多者不过二三百人。越是歉岁,人数越多,“居者为民,出者为捻”,多是一些活路困难的农人群众。

  1855年七、八月间,张可行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涡阳)招集各路捻军领袖会盟,会议推举张乐行为盟主,称“大汉明王”,宣告信条,拟定《行军法令》,分设黄、白、红、黑、蓝五色旗,五色总旗各设总旗头。

  总旗之下有“大旗”,是组成捻军的基本单位。大旗设大旗头,称“趟主”、大旗之下还有“小旗”,是最底层的安排。这种五旗军制的安排形式,把处于涣散状况的捻军开端一致起来。从此,这支力气成为北方反清装备的主力。

  捻军的奋斗自1853年开端,历时18年,涉及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区,从者几十万,消灭清军及当地团练十万余人,有力地合作了太平天国和北方各地的公民起义,给清朝控制以沉重冲击,表现了中国公民勇敢战役的革命精神。

image.png

  2、白莲教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撒播民间的一种隐秘宗教结社。

  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屡次安排农人起义。撒播到清初,又开展成为反清隐秘安排,虽遭到清政府的屡次血腥打压,但到了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大起义已开展成嘉庆年间规划最大的一次起义。

  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前后持续了九年零四个月,最早参与者多为白莲教徒。参与的人数多达几十万,起义迸发于四川、湖北、陕西边境地区,奋斗区域广泛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五省,乃至还涉及到湖南省的龙山县。

  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9年多的战役中,占有或攻破清朝府、州、县、厅、卫等204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全国16个省征调的军力,消灭了很多清军,清政府为打压起义消耗白银2亿两,相当于其时清政府5年的财务收入,从此,清王朝从所谓“康乾盛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财务奇黜的窘境,敏捷跌入衰败的深渊。

  综观白莲教,其于开展过程中,称号迭经变迁,支庶繁殖,名字百出,而各派之教义、安排、仪规、活动方法仍多类似,故可统称为白莲教。明、清至民国,派数估量在百种以上。如明代有红阳、净空、无为、西大乘,清代至民国有弘阳、混元、收元、老官斋、龙华、八卦、天理、一贯道、义和团、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等支派。

  3、义和团

  义和团是晚清时期的民间团体安排,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隐秘结社和练拳习武的安排开展而来。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故”,从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呈现的各种对立的一次总迸发。

  义和团的成分极为杂乱,既有贫穷农人、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基层公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乃至王公贵族,后期也稠浊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简直无人不团”使得义和团的安排极为松懈,不利于集中力气冲击敌人。

image.png

  义和团运动以慈禧太后亲下”罪己诏“和《辛丑公约》的签定而告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