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儒释道为何能合为一体?儒释道有什么相似之处?

2021-01-11 14:55:05 作者: 中国文化儒释

  对我国历史文化交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具体的文章供咱们参阅。

  在我国文化中,儒释道三家能合为一体,而前期(唐朝)基督教就传入我国,后来袄教、伊斯兰教也相续传入,却一直无法和传统文化相交融,首要仍是底子理念不同。

image.png

  儒家文化和释教在性体的认知上是一致的,只是在修身方面有层次上的不同。印光大师就此做过论说:儒释无二道,生佛无两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全部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树立故。俾全部众生,返迷归悟,溯流穷源,以复其固有之赋性罢了。其发挥虽有权实浅深,便利终究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体,所修之时间,其大端固无二致也。

  释教的底子是醒悟,因全部众生都有完美的觉性,当咱们的觉性不被梦想妨碍,完全闪现时,咱们就成佛了。所以印光大师说:佛以觉为体,而觉有本觉,始觉,不觉。本觉者,即生佛同具之单纯佛性,乃性德也。始觉者,依本觉理,起真实修,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消除无余之妙智,乃修德也。不觉者,迷背本觉,随境生著,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认苦为乐,以迷为德,承佛性力,造存亡业,全部在迷众生,与不依正觉,紊乱修习者,皆是也。

image.png

  本觉凡圣相等,无有高低。始觉时间浅深纷歧,悟证位置各异,由姓名以致分证,历外凡以致等觉,皆在始觉规模之内。由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修德功极,性德圆彰,福慧具足,烦惑净尽,满意菩提,归无所得,方为大觉世尊,方证始本合一之最上乘极致,方了修因证果之大老公工作。故华严云,全部众生,皆具如来才智,但因梦想固执,而不证得,若离梦想,则全部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所言全部众生皆具如来才智者,本觉理性也。因梦想固执而不证得者,逆本觉而起惑造业,轮回六道也。离梦想则才智现前者,顺本觉而修,渐至圆成佛果也。了此性修补致,则不愿自甘下愚,亦不敢以凡滥圣,而必以实修实悟,以期于实证然后已。

  儒家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的明明德便是开悟见性,后来王阳明所创的心学,其所说的“心”便是指真如良心,儒学所倡议的康复先天良心便是佛性,所以儒学和梵学能融为一体。印光大师说:儒者以诚明为本,诚即明德,明即明明德之明,实则诚明,即明明德也。明德乃吾心固有之真知,由有人欲之物,遂锢蔽而不能闪现,如云遮天日,了不见其光相。欲明其明德,有必要主敬存诚,克己复礼,则人欲之物,自无容身之地,而本有真知,整体暴露,如浮云去而天日昭彰矣。真知既显,则主权得而使者听命,成心之所念,心之所思,皆归于真挚无妄,中正不偏矣。此孔子上承二帝三王修己治人之大经大法,撮要述此,以作全国后世希圣希贤之洪范焉。

image.png

  若与佛法互证对释,则诚也,明德也,乃本觉性德也。明也,明明德也,乃始觉修德也。物,即梦想固执。格物,即离梦想固执。离梦想固执,则得如来才智,格人欲之物,自能完全闪现吾心固有之良知与真知也。故曰其发挥浅深虽有不同,其理体时间固无二致也。是以古今聪明睿智之人,多皆学佛,因得佛之心法,而儒先圣人之心法,方得知其底里。以儒者多主于事相,而不致力于悟明心性,若不得佛法为之先导,则自己之心,尚非所知,况圣人之心法乎。以故泥迹之儒,多辟释教,以不知佛法虽为出人间法,亦复具足人间全部善法。举凡伦常修齐之道,固已竭力宏阐,毫善弗遗,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妇唱夫随,随己职分,各尽其义,固与人间圣人所说无异。

image.png

  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时间,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六合悬殊。何故言之,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诚即明德,由诚起明,因明致诚,则诚明合一,即明明德。觉有本觉,始觉,由本觉而开始觉,由始觉以证本觉,始本合一,则成佛。本觉即诚,始觉即明,如此说去,儒佛了无二致。至于发挥其修证时间浅深次序,则本虽同,而所证所到,大有不同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