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丧事为何要用“白色”?有什么意义和传统?

2021-01-12 02:45:40 作者: 我国古代丧事

image.png

  三、表达忠诚

  我国丧服以白色为主,还表现礼的“真挚性”。丧服的质料挑选准则,是崇尚原始、质朴、天然。《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苴绖杖”;“疏衰裳齐”;“不杖,麻屦者”;“大功布衰裳,牡麻绖缨,布带,三月,受以小功衰,即葛”,“小功布衰裳,澡麻带绖,五月者”,“缌麻,三月者”。

  质料的粗糙程度,古人将之与丧礼的等级挂钩。我国古人对五种丧服制造要求不同:斩衰是五服中等级最高的一种,上衰下裳都是最粗的麻布,只裁割而不缉边,无润饰;齐衰仅次于斩衰,穿用粗麻布制成的衣,缝边,所以称齐衰;大功,穿用熟麻布做成的衣,麻布细于齐衰而粗于小功;小功,穿用细于大功的麻布制成的衣;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穿用细麻布制成的衣。越是与死者接近的人的丧服,后天的加工越简略,以至于斩衰的质料是生麻布。

  《史记·乐书第二》:“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唐)张守节正义:“著,明也。经,常也。著明诚信,违去诈伪,是礼之常行也。”常行之礼,在于诚,在于去伪。所以“布筵席,陈樽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史记·乐书第二》)。郑玄注曰:“言礼乐之本由人君也。礼本著诚去伪,乐本穷本知变。”

  白色选为丧服色彩的必定性,这些是很好地阐明:“正人不以绀緅饰,红紫不认为亵服”,原因便是后天色彩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伪”,为礼之末。以麻的本性(白色)为丧服色彩,表现的正是为礼之本的“著诚去伪”精力。而“披麻戴孝”,便成为广泛的风俗。后来渐渐就演化成了今日的方式,悉数运用白色。

  本来这色彩的挑选也有这么多的考究,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对天然界中的万物都存在着一种敬畏的心思。所以所用的各种风俗都有其共同的内在。也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今日五光十色的传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