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要怎么才能长盛不衰?没有这个“基石”都不能长久!

2021-01-14 11:02:40 作者: 一个王朝要怎

  一个王朝要怎样才干长盛不衰?没有这个“柱石”都不能持久!下面小编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大顺永昌元年,也便是1644年的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为西京。设天佑殿大学士,由牛金星充当。增设六政府尚书等官。当地上添加省级设置,分全国为十二个州,官为节度使。一起发布开科取士,吸引人才。

  到1644年3月,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可是,并没有遭受顽强反抗。很快京城失守,崇祯皇帝失望自杀。复原其时场景,李自成所率的农人起义师,人数有10万,而京城,三大营人数10余万,城防,不可谓不巩固。再者,还有吴三桂的部队。

image.png

  所以,从肯定实力上比较,李自成并不占优。那么,他为何能够“轻取”北京?

  两军相较,“人数”有时分并不是制胜的肯定要素。李自成自西向东,一向杀到北京城下,其间,遭受过顽强反抗,可是,他的部队却是越来越强大。单从这一点来看,明朝现已步入“衰亡”,民众在用自己的举动,开端扔掉这个王朝。

  所以,能够讲,承载一个王朝最底子的“柱石”——便是民意,假如不坚定,那么,王朝这个大厦离崩塌,也就时日不远了。那么,为何其时的大众会群起抵挡?原因真的简略:饿。“民以食为天”,“食”是民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其时的状况,能够用“人祸天灾”来描述。

  明末,朝廷一方面要应对后金的“不良妄图”,一方面还要平定国内的农人起义,财务支出添加,这部分的担负必定要落在老大众的身上。而其时的关中地区,却又比年遇上自然灾害,田间没有收成,最终,人吃人的现象层出不穷。

image.png

  陕西巡按马懋才在《备陈大饥疏》上说:“大众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终,腹胀而死。”之后,“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大众逝世过半”。“野无青草,十室九空。… …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

  所以,在官府“无为”状况下,农人起义的初衷,最早处理的便是“肚皮问题”。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陕西总督孙传庭,所率明军主力不敌李自成,此事情形成了“多米诺效应”。1643年,对明朝而言,应是加快其消亡的一年。

  这一年,孙传庭大北,也便是从这一年开端,不少明朝官员,屈服了李自成。而且,看李自成进京后,屈服的官员人数,便可知其时这些“大人们”的态度了。就如史书说的“叛降如云”。跟从崇祯皇帝殉国的,仅有21人算了。

  那么,这又阐明晰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么?他们其实现已早就看出明朝气数已尽,所以,仍是保住本身利益为先。所以,崇祯皇帝期望他的臣民们一起抗敌,其实,也仅仅一厢情愿算了。政治上的投机,对这些官员而言,也许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image.png

  底层的“民意”不复存在,上层的“官员”又“人心各向”,这个仗,怎样看都是输。有人会问,不是还有“三大营”么?

  初建之时,“三大营”确实蛮有战斗力。仅仅在“土木堡之变”后,虽通过变革,可是,实力现已不复本来了,到了后期,朝政糜烂,军营营帅更是贪的凶猛,实力大打折扣,还没交手,听着义师的枪炮声,就都跑了。

  这其实也就露出出了明末严峻的财务问题,国家现已是“无力工作”。这仅仅对立集聚后的一个总迸发,国库没钱,军饷发不出,谁来替你卖力。大众赋税重,又没有收成,官府不救助,就只能自己处理了。

image.png

  那么,国家就真的没钱了么?

  其实不然,李闯王后来一“查看”,本来,各个官员都很赋有。其时皇帝让他的大臣们掏点银子,拿到的却是寥寥。明朝官员的明面薪酬很少,但各种“暗箱”操作,成了各级官员的“生财之路”,这样就变相的贪婪了国家的税银。所以,大众赋税很重,可是,国库仍旧空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