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子孙。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分割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供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树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晤,并尊为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旧地置颍川郡。
韩国以其出名的武器——弩,为各国所害怕。所谓“全国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反常尖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因为地处华夏,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围住,所以彻底没有开展的空间,疆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简介
史载,韩氏部族乃周武王后嗣,迁入晋国后被封于韩原。《括地志》云:“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八里。又在韩城县南十八里,故古韩国也。”《古今地名》云:“韩武子食菜于韩原故城也。”今陕西韩城县境内。遂以封地为姓,始有韩氏。由部族到诸侯,有两个关键期:
第一个关键期,春秋晋景公之世,韩氏部族奠定根基的韩厥时期。
其时,韩厥尚仅仅晋国的一个稍有实权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寻常大臣,与其时握晋国兵权的赵氏(赵盾、赵朔)、重臣魏氏(魏悼子、魏绛)之权势封地尚不可同日而语。韩厥公直,明大义,执政在野威望甚佳。其时,晋国发生了权臣司寇屠岸贾借晋灵公遇害而嫁祸赵盾、剪灭赵氏的严重事故。在这一严重事故中,韩厥主持公道,先力主赵盾无罪,后又维护了“赵氏孤儿”赵武,再后又力保赵氏后嗣赵武重新得封,成为全国出名的忠义之臣。这便是撒播千古的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氏复出,屠岸氏消亡,韩厥擢升晋国六卿之一,并与赵氏结成了坚实的政治同盟。韩氏位置一举奠定,遂成晋国六大部族之一。
第二个关键期,是韩昭侯申不害变法时期。
韩氏立国之后多有征战,最大的战绩是吞灭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郑国,迁都郑城,定名为新郑。尔后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敏捷强壮,成为战国初期的全国霸主。三晋相邻,魏国多攻赵韩两国,三晋抵触突然加重。当此之时,韩国现已穷弱,在位的韩昭侯重用京人(京,战国地名,故郑国之地,今荥阳东南地带)申不害发动了变法。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名士,是术治派的开创者。术治而能归于法家,原因在申不害的术治以供认王法为条件,以力行变法为己任。
在韩非将“术治”正式归并为法家三治(势治、法治、术治)之前,术治派仅仅被全国士人看作法家罢了。究其实,术治派与其时真实的法家干流派商鞅,仍是有尖利抵触与严重不合的。不合之底子,法家干流建议唯法是从,术治派建议以完成术治为变法中心。《申子》云:“申不害教昭侯以驭臣下之术。”《史记·韩世家》载:“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前史沿革
来源
曲沃桓叔庶子韩万,因帮忙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晋,被武公封于韩地,繁殖氏族,在韩献子在位时成为晋的门阀名卿,传至韩康子。前455年~前453年,韩康子与魏桓子奉智伯之命,在晋阳之战中,征伐赵襄子。最终韩、魏倒戈,与赵合灭智伯,分割了智伯一切食邑。从此韩、赵、魏三卿世族独霸晋政。
前403年,周皇帝正供认晋三卿为诸侯,韩国正式立国。是为三家分晋,因此后世又将韩、魏、赵合称为三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