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海洋中,矗立着两座丰碑,分别是李诗与杜诗,一个是浪漫主义巅峰代表,一个现实主义巅峰代表,两个人走在一起似差别巨大,可又有谁想到他们之间的友谊与他们的文章一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为中国诗史中光照千古的双子星座,他们之间友情也一直是人们饭后聊资话题,论年龄,李白长于杜甫,可是为对方作诗,杜甫要远远多于李白。他们于公元744年洛阳初次会面,分手后,杜甫从未停止对李白的思念,直至李白逝去,杜甫还作诗《不见》,毋庸置疑,杜甫思念李白写的大量诗作都是出于对李白的重读与研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观照李白要远远多于李白吟味杜甫
在性格方面,李白豪放不拘,杜甫内敛沉稳,性格迥异,他们在思想上时如何达到共鸣的呢?杜甫初次与李白会面,就被他的仙风道骨给深深吸引住了,在他的印象里就是一活灵活现的“谪仙人”,同时李白也深发感概:“丈夫未可轻少年”,由于李白年长,因此杜甫那时的思想里以崇拜成分居多,为今后人生解读李白打下了基础。他们相互怜惜,相互倾慕,虽然在一起相处日期不多,但是他们传奇般的友谊从此确立了。
李白才华兼备,个性兼扬,豪放不拘,正代表了盛唐气象,但却得不到统治阶层的的重用。于是饮酒作乐以解心中苦闷,杜甫非常同情李白的遭遇,于是写诗劝导:“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虽然杜甫社会经验不足,但是对于李白的规劝是出自真诚的心,是对李白生活的一种关心与规劝。分手后,虽然两人相隔天涯,但彼此相互思念的心却从未因距离停止过,杜甫见打听不着李白的消息时,便作了首诗《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总之,在杜甫一生中,吟味李白的诗作很多,表现出了对李白深深担忧与挂念。
杜甫重新解读李白的思想心灵
1.初次会面由倾慕至冷静的思索
他们会面后于天宝四载共游齐鲁,他们情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就是此时此刻的真实写照。由于此时李白名声大噪,所以要小于李白十几岁的杜甫更多的是出于崇拜与仰慕,两人交情的实质表现在李主杜从,随后杜甫追随李白仙游便可证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杜甫一时间也学起李白隐逸生活,如诗中写道:“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表达了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由于李白在思想上主张以放浪隐逸来远离现实污流,而杜甫则“至君尧舜”观照李白,因此,李杜二人在思想上存在着偏差,同时开始了对李白的反思,例如作品《赠李白》,对李白寻仙及放浪的生活方式流露出劝道之意。
2.乱世中心领的契合至人格追随
杜甫在入仕过程中经历艰难曲折,与李白人生经历渐渐趋同,在长期漂泊流浪中,深深感觉生活不易,从而重新理解了李白的“醉酒狂歌”心领独白,也理解了李白不得志的一种悲愤与孤独心情。李白对屈原非常赞道,杜甫从现实的角度平视李白遭遇,《梦李白二首》其一有:“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正式表达了对李白流放的深切同情与满心关怀。作为李白的知己,结合自己的经历,深深读懂了李白的心灵,也理解了李白隐逸求仙的无奈与悲凉。
结语
总之,杜甫是经历了磨难与挫折才成功地解读了李白的思想与性格,可以说是现实的残酷才使得杜甫由早期的劝导发展至后期的认同,可见李白隐逸求仙之路充满了多少悲酸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