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对人性的看法上,都有着怎样的区别?

2021-05-13 15:13:09 作者: 王安石和司马

  这种理念层面的差别,也决定了这场改革最后的命运。客观地讲,王安石变法在宋神宗朝,不仅没有失败,反而是非常成功的。富国强兵的目标实现了,有大量证据表明“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完全可以实现。从宋代保存下来的很多未经加工篡改的一手材料可以看出:宋神宗朝在土地开垦面积、市场繁荣程度、经济发展规模都达到了宋代甚至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高峰,神宗元丰时期的吏治是整个宋代最好的,就连民变——就是民间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数量都是最少的。而且这些很多都是到南宋时期,由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书写者记录保存下来的,所以更能说明问题。

  可是王安石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王安石追求一个“更好”的变革理想。在中国古代皇权政治下,这个理想必须依靠皇帝的意志才能够实现,否则寸步难行。

  对于王安石来讲,宋神宗是千载难逢的好学生:天资聪颖、谦虚好学,志向远大,内驱力很强。所以他们两个才能一拍即合。可是这么好的宋神宗,还是有性格缺陷,做事情喜欢事必躬亲。所以王安石罢相退休之后,他就大权独揽,而且做事情不会抓大放小,执念太深、弦绷得太紧。就是那种一门心思奔着清华北大去,结果一次模拟考试没考好,弦断了,健康毁了,英年早逝。接下来呢,依靠血缘传承的皇位,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没办法保证皇帝死了之后他老妈不会来拆他的台,也没法保证继承人的政治素质。就算他儿子宋哲宗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可从小生长在高压环境中,弦比他老爸崩得更紧,二十来岁就英年早逝。再接下来,皇位终于传给一个会放松的人了——宋徽宗,他老人家倒真是很长命,可是他最后把北宋王朝带到沟里去了。

image.png

  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变革当中最根本的矛盾:王道需要王权作为载体,但是王权的脆弱和不稳定,又决定了它承载不了王道的理想。所以“变革”会成为一件高成本、高风险、不稳定的赌博性尝试。一不小心,皇权过度膨胀,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反过来,固守祖宗之法,求稳、少变,各种意见相互制约,虽然效率低一点,处处掣肘,但是可以维持一个将就的平衡状态。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就可以理解司马光,理解很多反对变法的士大夫们——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真是太不靠谱了。恪守祖宗家法,保持“不坏”,成了一个理性的,也是稳健的选择。宋代以后几个王朝基本上都是按这个套路走下去了。

  那司马光成功了吗?其实也没有。大历史告诉我们,政治真就像考试一样,八个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追求“更好”,很大概率就会变得“更坏”。政治如果没有高远的理想和目标,想要通过固守成法来维持一个王朝的体制长久不倒,是绝无可能的,元明清三朝都这样,到中后期,一旦形成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是贪污腐败、民不聊生。

  所以,中国近代的革命和当代的改革,还是走回到了王安石追求“更好”的道路上来。“天下为公”的理想,共同富裕的愿望,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共识。今天中国主流的政治文化,就是要求不断精益求精的“更好”的状态。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就很典型,中国的态度就是更好、更好,还得更好,严防死守,直到把病毒消灭掉。因为像病毒这样的对手,不用强力的,甚至是拼命的态度去对付它,那就只能等着群体免疫了。

  这种对更好的追求,就意味着每次考试都是奔一百分去,压力特别大,而且经常吃力不讨好,很容易挨骂。但是,高水准的治理体系,也正是在这样的挨骂当中,才能够不断锤炼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