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上河图》中,让宋徽宗看到了怎样的隐患和危机?

2021-05-14 23:03:04 作者: 在《清明上河

  可见,由于宋徽宗滥用官船前去运送花石纲,使得都城都出现了粮食短缺现象,更何况其他地域了。受此影响,北方的粮食供应出现了危机,很多贪利的商人开始渐渐把持了粮食的交易,甚至操控了粮食的价格。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几乎是致命的。

  二、东京城防备松懈

  东京城的布防,应该有120个坊,每一坊都设立一座望火楼和一队巡逻兵。在画卷中,的确有一座望火楼,但已经被改造成了休憩用的凉亭,而望火楼的周围也没有看见巡逻兵。

  用于拱卫内城的土墙,已经被多年的雨水冲刷损毁,上面杂草丛生,几乎没有防御的作用。而且,城楼上面也不见一个士兵,更没有军队盘查来往的人流。

  三、酒肆铺天盖地

  望火楼、城楼等本该出现士兵的地方,压根没有驻防。那么,这些士兵都去哪儿了?原来,他们都三三两两分布于随处可见的酒馆,几乎都已经喝得东倒西歪。

  北宋的外部环境非常紧张,在这个强敌环伺的年代,朝廷竟然毫无忧患之心,毫无强兵之策,任由军心长期涣散。

  四、冗官冗员下的怠政

  画卷中朝廷官吏很多,而且个个都显得不紧不慢,悠闲自在。难怪,很多人都说北宋是“官员的美好时代”,不仅工作不累,而且收入颇丰。

  朝廷各级官员松散无序,比如在城门口的一座衙署外,零散地闲坐着几个兵卒,身边摆放着公文箱。而本应该清早上报的衙门官员,直到晌午还未到来。

  除此之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马奔闹市、防火缺失、官员抢道、船桥碰撞、商贾侵街……。

  张择端看出了这些巨大的隐患,希望利用绘制《清明上河图》的机会,向宋徽宗委婉进谏。他认为,以徽宗的绘画功底和聪明才智,必定能读出自己的心声。可惜,他多虑了!

  宋徽宗看到《清明上河图》后,的确非常满意,但他只对张择端的技艺啧啧称赞,只对呈现出的繁荣沾沾自喜,却唯独没有读出张择端最想说的话,没有发现画作中隐藏的社会危机。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北宋就发生了“靖康之难”,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代帝王都被金兵俘掠而去,不可一世的北宋至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