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授衔时,四野有七位军长授上将,为何三野的军长大多是中将?

2020-12-01 20:07:03 作者: 55授衔时,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能无法感受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要生存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那么多为了国家,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怀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冲锋陷阵,他们不应该被时间遗忘,尤其是做出卓越贡献的将领们,为了表彰他们的成绩,在1955年举办的首届授衔大典,就有众多军长被授予将军军衔。

在这一场典礼中,共有将近二十位四野军长到场,其中七个人获得了上将军衔,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足以说明这只队伍的强悍实力。但是,相比较之下,三野为什么没有人获得上将的称号,他们多半被封为中将和少将,甚至有三个人未被授予军衔。难道是因为他们的整体实力大不如四野吗?还是当中另有故事呢?

其实,仔细对比两只队伍的战斗力,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领导的"履历",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单位门面"。不难发现,四野七位上将无一不是高起点的人才,例如刘震,头脑灵活,有勇有谋,担任过司令员,参与过长征,过草地,爬泥泞,身体素质优秀,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他就已经是师级干部,前途不可估量。韩先楚同样是师级将领,一开始投身革命,就加入红25军的队伍,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战绩,很快脱颖而出,被领导赏识,一路高升。这两位都是战绩斐然,当之无愧的上将。

和邓华经历相似的是李天佑,两位都是"知识型"人才,邓是政工干部,在抗争爆发之后,他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军事理论方面,和主攻这一方面的李天佑一样,是两位不可多得的全面人才。以邓的才华,要做到上将这一位置,是迟早的事情,尤其在国家急需栋梁之才的战争年代,他更是熠熠生辉的存在,何况,在授衔之前,他就已经是团级干部。李的实战经验则比邓更丰富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林帅最看好的将领。

洪学智是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物,他不仅职务比上述这些人都要高,更值得骄傲的是,他当过红军的政治主任,抗日时期当过新四军的参谋长,解放战争担任军事指挥,大大小小的战争,他都做出贡献。在抗美援朝的艰难时期,他义无反顾挑起了后勤主管的担子,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优秀。陈明仁一开始是国民党的将领,后来变成我军司令员,上将军衔的标准就摆在那里,必须要达到团级干部这个层次,因此他获得上将称号是无可非议的。

有一句话说的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三野的军长显然就是那个被"伤害"的一方,因为三野的将领几乎都是在后期才升到军长级别的,与那时候已经是团级师长的四野将领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聂凤智可以说是三野战绩最突出的将军,解放战争初期,他还是九纵队师长,中后期才做到纵队司令员。济南一战是他的"成名作",不到10天时间,就收复了济南,名声在外,他的能力和实力被认可。如果一开始的资历上再高一点,那么做到中将,甚至是上将的位置,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以聂为首的三野将领级别没有三野将领高,自然头衔上差一截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