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谓虽位列“宋朝五鬼”次席,为何却属于功大于过之人?

2021-05-15 10:51:31 作者: 丁谓虽位列&

  丁谓尝到甜头,竟然自称神话人物丁令威后裔,每天“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他甚至胆大包天令女道士把一只家养乌龟说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又挖空心思进献宋仁宗所谓的吉祥之物白鹿和灵芝,总数高达“九万五千本。”

  晚年的宋真宗在王钦若与丁谓等“五鬼”鼓动下,已经丧失起码判断力,好大喜功大搞造神运动,东封泰山耗费八百余万贯,西祀汾阴耗资更增一千万贯,加之玉清昭应宫等大型建筑,几乎将前朝的积蓄挥霍殆尽。

image.png

  (三)奸佞小人

  寇准与丁谓原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寇准还多次向原宰相李沆举荐丁谓。李沆目光如炬,断定丁谓不是善茬儿,不予理睬。寇准出任宰相后,丁谓对他毕恭毕敬。

  一次,共进午餐时,寇准因胡子太长,汤水顺着胡子滴滴答答流下。丁谓见状,急忙起身用袖子给他擦胡子(溜须)。寇准笑道:“丁副宰相,您是国之大臣,岂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为长官溜须啊!”众人哈哈大笑,丁谓恼羞成怒,从此怀恨在心。

  丁谓发迹后,始终与寇准政见不合,对立严重。他抓住寇准因立储事件得罪宋真宗的机会,诬告寇准密谋政/变,取代寇准登上相位。寇准被赶出朝廷并连遭贬谪后,丁谓为将其置之死地,勾结宦官修改宋仁宗诏书,将宋真宗病死归罪于寇准,趁机把朝中与寇准关系不错的官员全部清除。寇准被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最终客死此地。

  寇准去世前,回想起当年李沆的警告,是否感慨万千?

  恶人自有恶报。丁谓排除政敌,投靠刘娥,勾结宦官,为所欲为,一手包天。最终因罪恶累累被人检举,被罢相贬崖州(今海南省)等地。朝廷“籍其家,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

image.png

  丁谓被贬谪后,躬身自省,专门研究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并给洛阳家人写信,真诚忏悔自己之前的胡作非为,大谈朝廷与国家对他的培养和厚爱,告诫家人切不可抱怨朝廷对他宽大正确的处理。

  其实,丁谓绝非幡然悔悟,而是企图曲径通幽:他派人将此信送给洛阳太守刘烨,恳请刘烨转送家人。这一举动本身就令人匪夷所思,丁谓竟然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叮嘱送信人,信件必须在刘烨与同僚都在场的情况下送达。刘烨看完信后,悟出丁谓良苦用心,为以防万一,果然将此信面呈宋仁宗。

  丁谓果然达到目的:宋仁宗阅后,又是感动又是恻隐,将其转徙雷州。丁谓曾想顺路拜谒寇准,遭到拒绝,“流落贬窜十五年”后病逝。

  丁谓究竟是毁誉参半的大臣,还是过大于公的奸臣?后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纵观其政绩,的确可圈可点。

  鼓动宋真宗大兴土木与封禅固然是污点,但如果不是宋真宗好大喜功和虚荣心作祟,丁谓说破大天儿也没用,所以不能把屎盆子完全扣在他头上。

  至于他欲置寇准于死地,虽说过分,但寇准当众羞辱他在先,他公报私仇也可以理解,最多算是气量狭小而已,不至于被一棍子打死。

  所以,愚以为,丁谓虽位列“宋朝五鬼”次席,但依然属于功大于过之人。